中国少年宋皓铭和符隽熙在2025 Juste Debout世界街舞总决赛上,将中国功夫与西方街舞风格融合,成功闯入Hip Hop组四强,刷新中国选手在该赛事最好成绩的故事,还深入介绍了他们背后的经历、想法以及相关人员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近日,在法国巴黎举办的2025 Juste Debout世界街舞总决赛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舞台之上,来自中国的两位少年宋皓铭和符隽熙,宛如两颗耀眼的新星,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他们带来了一套堪称“王炸”的“功夫 + 街舞”组合表演。在表演中,醉拳的灵活腾挪、太极的云手飘逸、咏春的刚劲有力,与西方街舞风格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场东西方文化的精彩对话。这独特的表演打出了“中式必杀技”,让他们成功闯入了无年龄限制的Hip Hop(嘻哈)组四强,刷新了中国选手在该赛事中的最好成绩。
图片说明:宋皓铭和符隽熙在比赛现场。(受访者供图)
Juste Debout世界街舞总决赛素有街舞界“世界杯”的美誉,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高手”。然而,这对年轻的中国组合面对强大的对手,没有丝毫畏惧。他们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征服了现场的所有观众和评委。
符隽熙的母亲贾女士向记者分享道:“法国评委和观众的反应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他们看表演时眼睛都直了,表演结束后,现场的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好多外国人赛后跑过来向我们竖起大拇指,还有外国选手主动询问关于醉拳的动作和含义。”
宋皓铭和符隽熙在接受采访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在上场前,我们不断告诉自己,一定要有自信,因为我们代表的是中国。当我们举起五星红旗的那一刻,真的非常骄傲,激动得全身都在颤抖。那一刻,我们觉得之前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值了。我们就是想让全世界看到中国街舞少年的实力,希望更多人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今年11岁的宋皓铭和12岁半的符隽熙,其实在很小的时候就与街舞结缘。宋皓铭的母亲宋女士回忆说:“宋皓铭从3岁就开始喜欢街舞,有时候在家看到电视里的明星唱跳,他就会跟着模仿。他小时候身体比较弱,所以我从小就带着他打太极、练武术。后来他说想系统地学习街舞,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他找了一家机构。当时老师说他年龄太小,练舞很辛苦,看看他哭不哭。结果他一滴眼泪都没掉过,而且练得非常认真,每天回家之后都会反复练习。”
在谈到是如何想到将中国元素融入街舞时,符隽熙表示:“这是我们自己的想法。宋皓铭很早就接触武术,我自己也非常热爱武侠文化。当宋皓铭提出可以把醉拳、太极、咏春等中国元素融入街舞时,我们一拍即合。街舞虽然源于西方,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把中国文化元素加入其中,让世界看看中国文化的力量。”
符隽熙的母亲补充道:“当他们提出要将中国武术元素融入街舞时,我们都很支持。在给老师排舞时,他们的创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我认为这种创新的背后,是两个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街舞艺术的深刻理解。”
宋皓铭的母亲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多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符隽熙的母亲也给予了孩子充分的尊重和支持。她表示:“我和他的父亲以陪伴和鼓励为主,我只希望孩子一定要爱国、三观正和善良。”
这两位少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流行文化完美结合,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展现了中国年轻人的创造力和勇气。符隽熙的母亲感慨地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风元素开始在世界传播,我觉得街舞完全能成为中国文化向国际传播的载体之一。”
当被问到对未来的计划时,宋皓铭坚定地说:“我已经知道自己想要的未来了——好好跳舞,好好学习,好好生活。我不当最后的赢家,我只当最精彩的那一家。输赢不重要,跳出自我最重要。在舞蹈专业方面,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希望以后除了武术,还可以把各种少数民族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风格里。”
符隽熙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计划未来在表演中进一步融合舞狮、变脸等传统艺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他说:“我们还想尝试更多的中国元素,让我们的表演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青少年街舞国家队领队潘利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在中国已经有很多孩子开始学习街舞,每年我们都会邀请许多国外顶尖街舞老师来到中国。他们在看到中国孩子的表现时非常惊讶,并表示现在中国风元素已经越来越多地开始在日本、韩国和欧美的舞蹈中被运用。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夺冠,还希望打造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舞者,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他们的舞蹈中时,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交融。”
中国少年宋皓铭和符隽熙在2025 Juste Debout世界街舞总决赛上,凭借“功夫 + 街舞”的创新表演闯入四强,刷新了中国选手在该赛事的最好成绩。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街舞巧妙融合,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中国年轻人的创造力、勇气。同时,他们对未来的规划也体现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决心,而这一现象也反映出中国风元素在国际舞蹈领域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2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