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武汉经开区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园的华中智能飞行器产业基地的建设情况,包括其投资规模、建设进度,以及未来的产业规划和厂房设计特点等。
据湖北省科技厅最新消息,地处武汉经开区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园的华中智能飞行器产业基地,在历经近一年紧锣密鼓的建设之后,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顺利完成40%的总量。按照这样的建设进度,该基地有望在今年底正式建成,届时将为当地的航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这个备受瞩目的华中智能飞行器产业基地,是由武汉经开通航卫星产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航建投”)斥资打造的。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整体分两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的建设规模颇为宏大,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主要涵盖了生产厂房、研发设计及配套用房等重要建筑设施。这些设施的建设将为后续的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
作为通航产业园的“园中园”,华中智能飞行器产业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它将充分依托汉南通用机场、低空经济产业园、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等周边丰富的资源,着力培育无人机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航空飞行器的研发、制造、测试维修产业链。不仅如此,基地还将大力拓展“低空”+应急救援、文化旅游、科普培训、航空运动、城市管理、物流配送、短途客运、农林植保等8大应用场景,加速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华中智能飞行器产业基地在设计上独具匠心。项目经理陈康介绍说:“不同于普通工业厂房,该基地是按照低空经济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的。企业入驻后无需再对厂房进行二次改造,可直接‘拎包入驻’。”基地的生产厂房首层全部采用刚性地坪,空间净高达到8米,这样宽敞的空间能够满足企业在厂内进行中大型飞行器的组装等生产需求。此外,基地还设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为入驻企业提供清洁能源,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本文围绕华中智能飞行器产业基地展开,介绍了其建设进度、投资规模、产业规划以及厂房设计等方面的情况。该基地不仅建设进展顺利,有望年底建成,还具备独特的资源优势和贴心的设计,将为低空经济全产业链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当地航空产业的蓬勃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云淡风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2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