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机器人迈向规模化,深圳产业链优势凸显

本文聚焦2025年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动态,详细介绍了多家机器人公司的新品发布情况,分析了产业爆发的原因,还阐述了资本对该行业的高度关注以及深圳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在2025年春节前夕,DeepSeek大模型的热度不断攀升,而春节联欢晚会上宇树机器人精彩的转手绢表演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在技术革新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到了3月,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开始集中释放创新的巨大势能。

众多机器人公司积极投入到产品迭代的进程中,在运动控制、多机协同、灵巧操作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这不禁让人思考:具身智能是否已经站在了规模化应用的前夜?当下是否正是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呢?

具身智能机器人迈向规模化,深圳产业链优势凸显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越疆具身智能机器人

产业链密集发新

3月12日,深圳企业优必选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携手,共同推出了全尺寸等人身高、高效能的科研人形机器人天宫行者,其价格为29.9万元,计划在今年二季度正式上市。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优必选才宣布实现了群体智能,让多台多场景多任务人形机器人能够协同实训。

3月11日,“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科技也有了新动作,交出了上市后首个人形机器人的答卷。这是一个能够在厨房内用“双手”倒牛奶、烤面包的人形机器人,具备“灵巧操作 + 直膝行走”的出色能力。

同一天,位于上海的智元机器人发布了灵犀x2,这款机器人会骑车、玩平衡车,集运动、交互、作业三大智能于一身。

更早之前,众擎人形机器人也有亮眼表现,继成功完成前空翻后,又开始在深圳人才公园跑步,其超流体的跑姿仿佛上演了一幕科幻场景。

此外,宇树科技的明星产品G1人形机器人与创始人王兴兴共同出镜,展示了近期升级的“功夫技能”,如720度回旋踢等。在这一个个新产品、新技术频繁涌现的背后,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资本和市场对具身智能机器人前所未有的关注,使得具身智能机器行业进入了“技术迭代加速期”。

回顾2024年的人形机器人发布数据,根据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的统计,2024年全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新品发布数量超过了106款,这个数量远远超过了过去20年的总和。具体来看,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累计发布了30款新品;第三季度,超38家公司发布人形机器人整机新品,新品总数超过45款,其中国内39款,国外6款;第四季度,全球有超25家公司发布人形机器人整机新品,新品总数超过31款,其中国内26款,国外5款。

一家通用人形机器人企业的市场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宇树科技机器人在春晚上的表现,毫无疑问加速了公众对人形机器人的熟悉度。但从整个产业市场的发展速度来看,当下的爆发本质是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生态逐渐成型的双向共振。无论是在商用市场的开拓,还是场景应用的落地方面,企业都已经进入了‘卡位战’。”

排队等待“入场券”

2月26日,位于南山的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迎来了一批丹麦客人。一位代表告诉记者,他们此次到访深圳,除了考察乐聚,还有计划到深圳的其他机器人公司进行考察。乐聚负责海外业务的负责人也表示,问询或考察的海外意向客户众多,既有科研院所机构,也有机器人产业链的公司。

记者近日走访深圳多家机器人公司时发现,这种情况已经成为行业的常态。数字华夏、戴盟机器人等企业都向记者表示:“最高峰时期,一天要接待6、7波来自各地的投资机构客人,忙得分身乏术。”

一位投资人感慨道:“机器人更新的速度太快了,昨天还在讨论A企业,今天B企业又有新动作,根本看不过来。”随着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持续升温,资本入场的门槛也水涨船高,各公司的估值不断攀升。该投资人还表示:“没有亿元以上的资金,根本挤不进整机(厂商)。”

例如,手握7轮融资的智元机器人,投资方包括软通动力、三花控股、立景创新、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其当前的估值已超过70亿元,达到了独角兽级别。

另有消息透露,宇树机器人最新估值或突破200亿元。一位行业知名投资人称,宇树科技现在资金充裕,所有老股东都要求继续追加投资,宇树科技的融资份额,老股东都分不过来,也不需要再寻找新的投资。投资圈内还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有投资人曾拒绝过宇树科技,在春晚后再想约见宇树科技,却难见一面。

在深圳,记者了解到,近日众擎机器人已经完成了新一轮融资,融资达2亿元人民币,融资估值为15亿元人民币,下一轮估值预计25亿元人民币。智平方在3月6日宣布完成数亿元Pre A + 轮融资,逐际动力也在近期完成了A + 轮融资。此外,还有多家机器人产业链上的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新一轮融资已完成,将在近期公布。

“要产业化首选深圳”

在产品不断推新、资本热烈追逐之外,具身智能圈近日还传来一则消息:宇树科技全资持股的深圳天羿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选址在南山区,其经营范围涵盖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工业机器人销售等。

一位业内人士这样看待宇树落子深圳:“人形机器人产业很难避开大湾区。”去年,英伟达CEO黄仁勋在香港科技大学的一场活动上也曾为大湾区“站台”,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唯一同时汇聚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地区,发展机器人,大湾区条件得天独厚。”

目前,深圳作为全球电子制造和硬件创新中心,拥有从芯片设计、精密加工到终端组装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同时,深圳及周边地区汇聚了哈工大(深圳)、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资源,有利于形成高端人才集聚优势。3月12日,戴盟(深圳)机器人创始人段江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配件准备齐全,最快可以50分钟生产出一只灵巧手。”

数字华夏相关负责人表示:“哪家技术更强,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才是正确的,这可能各家观点不一,但如果要说更好地进行产业化,深圳一定是最佳选择。我们在上海有研发中心,南京有数据采集中心,但要实现产业化,首选是深圳,这也是公司创始人把总部放在深圳的主要原因。”

本文详细介绍了2025年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状况,包括多家企业的新品发布、资本的高度关注以及深圳在产业发展中的优势。随着技术的突破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正迎来爆发期,而深圳凭借其完整的产业链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成为了产业产业化的首选之地。

原创文章,作者:云淡风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2875.html

(0)
云淡风轻云淡风轻
上一篇 2025-03-22
下一篇 2025-03-2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