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欧盟峰会相关情况,探讨了欧洲在防务自主方面的现状与挑战。欧盟峰会虽原则同意《2030年准备就绪》白皮书,但成员国在军援乌克兰、摆脱美国依赖实现防务自主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同时欧洲防务自主面临军事装备依赖、资金压力、安全认知差异等诸多挑战。
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当下,欧盟峰会日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盛大举行。此次峰会成为了欧洲各国聚焦自身安全与发展的重要契机,然而峰会上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让欧洲的未来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
峰会原则上同意了欧盟委员会提交的《2030年准备就绪》白皮书,这本白皮书承载着欧洲提升自身防务能力、实现自主发展的美好愿景。但现实却颇为骨感,欧盟成员国在如何保卫乌克兰和自身安全的问题上,分歧犹如鸿沟般难以弥合。
在乌克兰危机的阴云笼罩下,美国新一届政府对乌态度的转变,如同一记重锤,极大地刺激了欧洲的安全意识。如何保卫乌克兰,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本届峰会的核心议题。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在布鲁塞尔郑重表示:“国际秩序正经历1945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这是欧洲安全的关键时刻。”
峰会召开之前,卡拉斯提出了一项大胆的提议,将欧盟今年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金额增至400亿欧元。然而,这一提议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波澜。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等国明确表示反对,而一些东欧及北欧国家则给予了支持,法国的态度却始终模糊不清,犹如一团迷雾。卡拉斯在20日无奈地表示,由于多数欧盟国家面临着沉重的财政赤字压力,一些大国对向乌克兰提供400亿欧元军事援助持谨慎的保留态度。目前,欧盟只能退而求其次,努力达成一个短期目标,即先向乌克兰提供50亿欧元用于购买弹药。
据欧洲媒体报道,峰会结束后,除匈牙利外的26个欧盟成员国领导人签署了一份援乌声明。然而,这份声明仅仅是表面上的团结,对于援乌的具体金额、方式等关键问题,成员国之间并未达成一致意见。舆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充分说明欧盟内部围绕如何保卫乌克兰这一问题,分歧依旧尖锐。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简军波也指出,在经济压力的重负之下,欧洲各国对持续拨款军援乌克兰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对于如何筹措资金也是各执一词,甚至对于向乌派遣维和部队或让法国“核保护伞”延伸至乌克兰等提议,也未能形成统一的共识。
法国历史学家雷蒙·阿隆曾深刻地指出:“本质上,西欧自身的防务依赖美国,是不健康的。”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日前发表文章,再次引用了这句话,强调欧洲安全长期依赖美国,这种模式是难以长久维持的。跨大西洋关系在经历了过去两个月的挫折后,“欧洲无法再信任美国”的声音愈发响亮。
峰会前夕,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名为《2030年准备就绪》的白皮书,这份白皮书宛如一盏明灯,为欧洲的防务自主之路指明了方向。它希望通过增加对国防工业的投资、鼓励联合采购、提高军工产能等一系列措施,使欧洲在2030年拥有强大的国防能力。在本届峰会上,欧盟27个成员国领导人原则上认同了这份白皮书的方针。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白皮书与本月初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的用8000亿欧元“重新武装欧洲”计划一脉相承,二者的核心目标都是调动欧盟的资源,加强防务自主。冯德莱恩坚定地表示:“和平红利的时代早已过去。我们依赖的安全架构不再被视为理所当然。欧洲已准备好加紧行动。”
分析人士敏锐地指出,美国新一届政府对乌克兰及欧洲的政策转向,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欧洲领导人深刻地意识到,寻求防务自主、战略独立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网站刊文强调,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美国已经不再是欧洲的可靠伙伴,“欧洲需要停止关注美国的选择,转而专注于自己的选择,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近年来,欧洲国家不断发出加强“防务自主”的呼吁,欧盟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防务事务之中。《2030年准备就绪》白皮书和“重新武装欧洲”计划,都清晰地表明未来欧盟政策重心将进一步向防务和安全领域转移。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分析人士冷静地指出,由于欧洲各国对安全防务的认知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军事装备严重依赖美国,防务投入又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欧洲想要建立独立的军工体系、真正实现“防务自主”,可谓是困难重重,道阻且长。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本月发布的最新数据,犹如一记警钟,敲响了欧洲防务自主面临的严峻现实。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北约欧洲成员国进口的武器中,64%来自美国,相较于2015年至2019年期间的52%,美国军火占比升幅明显。这充分表明,欧洲军工产业已经深度嵌入美国体系,要想在防务方面实现自主,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欧洲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贡特拉姆·沃尔夫一针见血地指出,欧洲不仅在产品上依赖美国,在基础设施方面同样高度依赖美国。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研究员保罗·范霍夫特也指出,若美国完全从欧洲抽身,法国和英国的核威慑能力目前还不足以保护整个欧洲。
另据美国彭博信息研究公司分析,欧洲北约成员国加强其国防工业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漫长时间。欧洲规模较小的国防工业无法在短期至中期内提供所有所需物资,并且该行业还面临着训练有素人员短缺的棘手问题。
美国《政治报》欧洲版也发表文章指出,重新武装欧洲的成本巨大,欧盟需要将其占国内生产总值1.8%的国防开支至少再增加一倍甚至两倍。英国《卫报》文章更是尖锐地指出,成本压力加剧了欧洲在防务问题上的“政治紧张”。
此外,在安全认知和防务开支问题上,欧盟成员国的意见如同散沙般难以统一。此前,包括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内的欧盟部分成员国领导人,对“重新武装欧洲”计划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英国《卫报》刊文分析,受历史和地理因素的影响,东欧国家往往更关注提升防卫能力,而南欧国家则倾向于将资源优先用于其他安全问题,欧洲各国围绕防务的利益诉求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围绕欧盟峰会深入剖析了欧洲防务自主的现状。峰会虽在理论层面有推动举措,但成员国在军援乌克兰问题上分歧严重,且在摆脱美国依赖、实现防务自主的道路上,面临军事装备依赖、资金压力、安全认知差异等重重挑战,欧洲要真正实现防务自主,仍需克服诸多困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原创文章,作者:maure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3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