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2025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苏州河半程马拉松赛前夕,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马拉松康复门诊迎来咨询和评估小高峰展开。介绍了该门诊作为沪上首家专为跑者设立的专科门诊的特色、团队组成、评估体系、治疗方法,还讲述了多位跑者在此治疗的情况,最后强调了门诊在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2025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苏州河半程马拉松赛即将鸣枪开跑之际,为了提前给参赛运动员提供周全的保障与专业的指导,助力他们以最佳状态投入比赛,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的马拉松康复门诊迎来了咨询和评估的小高峰。值得一提的是,这可是沪上首家专为跑者量身打造的专科门诊。自开诊半年多以来,它已经累计服务了近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跑友。该门诊以“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的创新模式,重新定义了运动医学服务的标准。
穴位敷贴
当你走进这个门诊,会看到一个独特的场景:冲击波治疗仪、三维动作捕捉分析系统与中医治疗区相邻而设。这种“中西医结合、防诊治一体”的配置,在申城的众多医疗机构中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该马拉松康复门诊由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中医科的王磊主任医师领衔,他联合骨科、运动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的专家们,共同组成了核心团队。这些专家均持有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认证证书,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门诊还特别引进了FMS功能性动作筛查、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等多项国际标准评估体系,能够精准地定位跑者运动链中的薄弱环节,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在治疗方面,团队更是成果斐然。针对髂胫束综合征(跑步膝),他们探索出了一套组合式治疗法。王磊主任医师介绍说:“我们通过超声引导下筋膜刀进行肌肉松解,然后辅以手法推拿,最后再进行中药离子导入。经过临床实践验证,这种治疗方法的有效率达到了80%。”对于足底筋膜炎的治疗,团队也研发出了“冲击波 + 穴位贴敷”的组合方案,成功地将足底筋膜炎的疗程从原本的4周缩短至2周,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时间。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遇到了来自山东的孔女士。医生对她进行评估后说道:“你的左脚的距下关节活动度是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的,右脚的距下关节活动度数是5度,小于10度,你距下关节活动度指数有点低,这说明你右脚的距下关节韧带是有点僵硬的。”经过详细检查发现,孔女士的关节韧带损伤是由于不科学的跑步发力造成的。对于这样专业性强的马拉松康复门诊,孔女士坦言非常需要。她表示:“是跑团团长介绍我来的,说这个是上海首个马拉松康复门诊,我就慕名而来了。这里挺专业的,我两只脚的发力位置不太一样,足弓有点高,医生会给我一些穿哪一类跑鞋的建议。”
还有正在进行热敷治疗的跑友肖先生,他原本满怀期待地报名参加本次比赛,却因为膝关节损伤而无缘赛场。不过,热爱奔跑又喜欢摄影的他,报名成为了比赛的官方摄影师。一个月前,他来到马拉松康复门诊进行治疗。在持续的治疗下,肖先生的伤痛已经好转了不少。对于苏州河半马,他依然万分期待。他说:“经过治疗之后,情况好转很多,现在左面正常的膝盖还有点肿大,我现在又来找医生治疗。希望通过治疗能够恢复正常,重新跑步。”
评估腿部肌肉力量
随着赛期的临近,有着8年跑龄的王先生特意从外区赶来,到门诊做腿部放松。王磊医生介绍说:“你跑完之后会感觉酸痛,通过筋膜枪、刮筋膜刀进行放松,大概一天半左右酸痛感就会消失。”他还透露,“后续我们将推出‘跑者体能金字塔’训练计划,重点强化髋关节稳定性、核心抗旋能力、踝关节刚性等薄弱环节,这样可以有效预防跑步出现的损伤。”
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副院长吴磊表示:“我们不仅要治疗运动损伤,更要建立科学运动的理念和服务体系。”通过“医学 + 运动”的创新模式,可以让更多跑者能够健康地奔跑。此外,为了方便更多跑者就医,马拉松康复门诊每周二还开出了延时服务,从17时延续至20时30分。
如今,当马拉松从“挑战极限”逐渐转向“享受运动”,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的马拉松康复门诊,正凭借其专业的力量重塑城市运动生态。它从运动损伤的“休息站”转变为健康奔跑的“加油站”,其探索的“医学 + 运动”模式,不仅为跑者撑起了健康保护伞,更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上海方案”。在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蓝图中,这样的专业服务矩阵,正是城市文明进步的生动实践。
本文介绍了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的马拉松康复门诊,该门诊是沪上首家专为跑者设立的专科门诊,采用“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模式。其特色在于“中西医结合、防诊治一体”的配置、专业的专家团队和国际标准评估体系。在治疗方面有独特方法,还服务了多位跑者。后续将推出训练计划,还开设延时服务。门诊以“医学 + 运动”模式重塑城市运动生态,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提供了“上海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Lam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3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