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伊朗裔荷兰歌手 Sevdaliza 等独立音乐人,探讨他们在音乐流媒体时代面临的收入困境及音乐行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3 月 23 日消息,据 Fortune 报道,伊朗裔荷兰歌手 Sevdaliza 在 Spotify 上有着超过一百万的月度听众。这本该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庞大的听众数量却未能为她带来稳定的收入。
Sevdaliza 是一位极具才华的独立音乐人,凭借实验性电子流行音乐在乐坛逐渐崭露头角。然而,她的经济状况却一直处于窘迫的状态。她在社交媒体上无奈地表示:“我作为独立艺术家已经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坚持了 12 年,没有依靠大型唱片公司,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建立起了自己的粉丝群体。但即便如此,我仍然连一周的休息时间都承担不起。”她还指出,平均下来,一百万次的音乐播放量仅仅能为艺术家带来 2500 美元(现汇率约合 18135 元人民币)的收入。而在扣除税款、管理费用以及产品成本之后,这笔钱所剩无几。她不禁发出了这样的质疑:“我们该如何让音乐创作变得可持续呢?”要知道,她可是曾经与 Grimes 合作过的艺术家,如今却不得不面对音乐行业盈利模式带来的严峻挑战。
Sevdaliza 的这番言论其实是针对另一位艺术家 James Blake 关于音乐流媒体系统的热门帖子而发表的。James Blake 明确指出:“如果想要有高质量的音乐,那就得有人为此买单。”他详细解释了艺术家赚钱途径日益减少的现状,强调流媒体服务支付给艺术家的报酬极其不合理。唱片公司要求比以往更大的分成,他们只等着艺术家走红,却不愿意给予足够的支持。同时,TikTok 的支付也不够合理,而且对于大多数艺术家来说,巡演的成本越来越高,几乎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
实际上,音乐流媒体已经彻底改变了音乐产业的格局。Spotify 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创纪录的增长,新增了 3100 万付费订阅用户。但就像演员在 Netflix 剧集中的版税收入比有线电视节目更少一样,音乐流媒体服务的收益远远不及实体专辑曾经带来的影响。音乐家 Zoë Keating 在 2020 年接受《商业内幕》采访时表示,对于她来说,Apple Music 的一次播放能带来 0.012 美元的收入,而在 Spotify 上,扣除发行商费用后,她只能获得 0.003 美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独立艺术家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并获得可观的收入,变得越来越艰难。
独立艺术家 Nadine Shah 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感慨地说:“如果从流媒体中获得的收入能够达到一个有意义的水平,那就可以支付每周的杂货费用,或者在最需要的时候为房租或房贷做出贡献。”她表示自己之所以愿意公开谈论这个问题,是因为看到了许多艺术家都在苦苦挣扎。而且,创作者经济的兴起,让独立艺术家在众多短视频等短形式内容的竞争中,想要成为明星更是难上加难。
对于 James Blake 的帖子,曾作为 Fifth Harmony 成员而声名鹊起的 Lauren Jauregui 也做出了回应。她提到,在她的艺术家朋友中,“大家都觉得自己没有权利为自己的工作获得报酬。”她还指出,音乐行业是唯一一个存在这种情况的领域,人们常常将“人气”或“粉丝数量”与“成功”混为一谈,因此无法理解这些盈利模式对艺术家们是多么的剥削和有害。针对这种情况,Sevdaliza 表示,她正在考虑通过“成立一个专门维护音乐家权益的音乐艺术家联盟”来对抗这种剥削现象。
根据 Spotify 向《财富》杂志透露的信息,2023 年,独立艺术家在该平台上首次占据了整个行业收益的近一半。据一位发言人称,众多独立音乐家在去年的收入接近 45 亿美元。然而,尽管有这样的数据,艺术家这一职业在目前的商业模式下仍然难以维持。Sevdaliza 痛苦地说:“我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健康,也无法做一个称职的母亲,因为我们的商业模式不允许我停下来。”她强调:“如果你想在音乐界取得成功,就不能停止创作。我如此热爱音乐,永远都不想放弃,但我们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这实在是太不合理了。”
本文通过 Sevdaliza 等独立音乐人的经历,揭示了音乐流媒体时代独立音乐人面临的收入困境。尽管音乐产业在流媒体推动下有新发展,但现有盈利模式使得艺术家报酬微薄,难以维持生计。创作者经济的兴起和各种不合理支付情况,让独立音乐人雪上加霜。成立音乐艺术家联盟或许是解决剥削现象的一个方向,但行业盈利模式的变革迫在眉睫。
原创文章,作者:maure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3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