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北京大学毕业生张乐超转行做正骨师被同学踢出班级群这一事件展开,探讨了事件背后反映出的大学生择业心态以及社会对多元化就业的态度问题,分析了张乐超面临的质疑和其选择的缘由,呼吁大家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多元就业。
在当今就业市场中,大学生群体作为就业的主力军,他们在就业选择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然而,对于同类人的不同打拼路径,大学生群体理应怀有一份理解,以耐心和深度去观察,切不可自行筑起壁垒。
张乐超,这位从北京大学毕业的学生,转行成为正骨师的经历引发了广泛关注。他因这一职业选择被同学踢出班级群。不过,据大皖新闻报道,3月22日,他收到了母校“学院群”的入群邀请,目前已顺利入群。虽然这并非班级群,但这种充满仪式感的关怀,多少能给受伤的他带来一些慰藉。
谈及被踢出群一事,张乐超向大皖新闻记者表示,在被踢出群之前,他和同学们在群里并没有发生争执,仅仅是表达了想要从事正骨行业的想法。这件事让他感到意外和难受,但他也感激在创业期间校友给予的诸多帮助。
将张乐超踢出群的人给出的答复是“之后我们就没有什么交集了”,却没有直接说明“逐出”他的原因。但不难推测,很可能是因为张乐超转行做正骨师的选择。如果真是如此,这实际上体现出对他这种选择的不屑,其潜台词或许是“堂堂北大毕业生怎么能从事这种职业”。
此外,“正骨”这个行业在社会上的声誉并不理想。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正骨医疗机构因乱收费、乱宣传等问题,频繁遭到患者投诉并见诸媒体。客观来讲,正骨行业确实存在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情况,这也导致一些人对正骨行业形成了负面的观感。
对于张乐超本人,网络上也不乏质疑之声。例如,有人质疑“张乐超5分钟收费1万元”,认为这是收费畸高、吃相难看;还有人怀疑他是否存在自我营销的行为。针对这些质疑,张乐超解释称,曾经有一名顾客情况不复杂,处理时间不长就完成了治疗,从而给人留下了这样的错觉。实际上,他们的收费是按次收费,单次价格在800 - 2000元之间。
关于张乐超正骨收费等细节问题,由于目前尚缺乏更多信息,很难仅凭单方面或碎片化的信息来评判是非。但这一事件所反映出的大学生择业心态,却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有人认为这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这种观点固然有其可取之处。然而,在张乐超事件中,所谓的“道不同不相为谋”显得过于狭隘,甚至窄化、矮化了高等教育的意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塑造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格,我们对待新事物应秉持兼收并蓄、包容进取的态度。如果仅仅因为同学的职业选择与自己不同,就二话不说将其踢出班级群,显然是不合适的。
张乐超的选择,让人不禁想起多年前北大才子陆步轩选择卖肉的事情,这都体现了多元化就业的内涵和活力。多元化就业需要一个包容的社会环境来支撑。大学生群体作为就业的主力军,应该对同类人的打拼给予理解,以耐心和深度去观察他们的选择,而不是自行筑起高墙将彼此分隔开来。
自行筑起高墙,或许会让人看起来有品、清高,但这样做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毁掉本属于自己的机会,同时也会对他人的人生进阶和转折形成阻碍。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以更为理性的意识去选择和从事职业是非常必要的。随意浪费可以就业、可以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并非明智之举。
俗话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们又怎知他人的命运由来呢?从相关报道中可知,张乐超2017年从北京大学毕业,曾进入公立三甲医院工作,后来因病一度只能卧床。正是因为中医正骨让他重新站了起来,所以他此后学习中医正骨并从事这一行业,这可以说是机缘巧合之下的最好结果。对于这样的命运样本,无论是劝说还是反对,都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在这件事情中,幸好张乐超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没有被他人的非议所左右。如果换作一个心志不坚定的人,很可能会在质疑声中放弃自己的选择,随波逐流。这样的结果,除了造就一个庸常的人生故事之外,还能带来什么呢?
张乐超事件,需要被唤醒的不仅仅是那些误会他的同学,还有那些把自行筑起的高墙视为“佳话”的人。
本文通过张乐超转行正骨师被同学踢出群这一事件,揭示了大学生择业心态中存在的狭隘和对多元化就业缺乏包容的问题。强调了大学生应理解和包容同类人的不同就业选择,以理性态度看待就业,同时呼吁社会营造包容多元就业的环境。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3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