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被部分人遗忘的文学家徐蔚南展开,介绍了他在文学、翻译、文艺理论、出版等多领域的卓越成就,同时提及《徐蔚南年谱》虽已出版但存在内容简略的问题,呼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普及。
当我们翻开那些文史类的论著时,常常会看到诸如“某某史上的失踪者”“不该遗忘的某某某”这类表述。起初,我总感觉这些措辞有些夸张,带着一股刻意煽情的味道。直到我读到芥川龙之介的一则文艺随笔,标题是“半被忘却的作家们”。尽管这个标题有着浓浓的“翻译腔”,但它在分寸的拿捏上却恰到好处。毕竟,说“失踪者”,其实他们还是留下了踪迹;说“不该遗忘”,实际上也还是有人记得他们。而“半被忘却”则精准地描绘了这样一种状态:一些人已经将他们遗忘,而另一些人还对他们留有印象,这显然更接近事实的真相。本文要介绍的徐蔚南,就是这样一位“半被忘却”的人物。
▲《龙门梦痕》《茂娜凡娜》,徐蔚南 著
徐蔚南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著作需要我们去整理重印的远不止散文这一类。在他早年的创作生涯中,就出版过短篇小说集《奔波》《都市的男女》,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在小说创作领域的才华。作为一名翻译家,他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他翻译的世界名著,像莫泊桑的《她的一生》、法朗士的《泰绮思》等,即便到现在仍有再版发行,足见其翻译质量之高和作品影响力之大。而在文艺理论和批评领域,他撰写的《艺术家及其他》《艺术哲学ABC》《民间文学》《中国美术工艺》等读物,都是相关领域的开山之作。这些作品蕴含着他深刻的学术见解,其在学术史上的价值亟待我们深入去发掘。此外,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出版家。他最为人称赞的业绩当属主编了类似百科全书的“ABC丛书”,这套丛书总计有152种之多,堪称民国出版史上的一大壮观景象。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主持出版了众多上海地方志,如《上海市通志稿》《上海市大观》《上海便览》《上海金石录》《上海掌故丛书》《上海文献丛刊》《上海文献展览会概要》等,同时他还编撰了《上海棉布》《顾绣考》《剪画选胜》等作品,这些对于研究上海的历史文化有着极高的价值。
《徐蔚南年谱》的编写和出版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这个过程中,编者在查找和搜集文献资料方面可谓是尽心尽力,并且也收获颇丰。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全书的体例显得较为简略,内容也有些单薄。我们满怀期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资料更为丰富、详尽的徐蔚南“年谱长编”问世。同时,也期待能够有徐蔚南的传记和评传出版,让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他的一生和他的思想。此外,徐蔚南文集乃至全集的问世也是我们所盼望的。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徐蔚南,相关的研究和普及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
《徐蔚南年谱》,樊东伟 吴跃进 编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24年出版
本文介绍了“半被忘却”的文学家徐蔚南在文学创作、翻译、文艺理论、出版等多方面的杰出成就,指出《徐蔚南年谱》虽已出版但存在不足,强调对徐蔚南相关研究和普及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呼吁更多人关注和深入了解这位文学大家。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3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