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纺纱纺织产业链展开,介绍了“红链赋能·共织未来”暨“歌风杯”职工劳动技能大赛的开幕情况,重点阐述了沛县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通过党建引领,从组织强基、机制赋能、服务增效等方面推动纺纱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举措和成果。
近日,江苏省徐州市沛县迎来了一场行业盛会——纺纱纺织产业链“红链赋能·共织未来”暨“歌风杯”职工劳动技能大赛盛大开幕。110余位纺纱纺织行业的技术能手齐聚于此,在赛场上各展绝技,充分展现了他们精湛的技艺和专业的素养。这一赛事的举办,不仅是沛县纺织行业的一次技术大比拼,更是沛县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党建引领赋能纺纱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沛县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有着清晰且全面的改革布局,紧扣“点、链、面”三个关键维度。以纺纱纺织产业产改示范链为主战场,通过实施党建引领的“六大行动”,沛县积极推动党建、工建和产改一体化推进。这种一体化的推进模式,形成了“党建领航、政企工协同、产改增效、发展共促”的改革路径,为纺纱纺织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自去年以来,沛县在组织强基方面下足了功夫,致力于汇聚产业工人的奋进力量。县总工会联合华晟纺织、中亚纺织等66家链上企业工会,构建了“党建带工建、工建促产改”的协同机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链上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行动,对13家党组织进行了及时的优化调整,确保党组织能够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同时,建立了“双推双培”机制,推荐优秀产业工人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有5名技术骨干光荣入党。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沛县在车间、生产线、班组等关键岗位设立了党员责任区和党员示范岗。此外,还组织开展了4场产业链“劳模先进进车间”主题活动,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强国”等载体,以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领学、党员交流互学、班前思政课等多种形式开展集中学习达100余次。同时,举办了2期“万名党员进党校”专题培训班,组织产业链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6次,成功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管理优势。
在深化机制赋能方面,沛县为夯实产业工人成长根基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纺纱纺织产业链实施了产业链联席会议制度,并实行“四个一”工作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推动链上企业轮流牵头产业链相关活动6次,让链上企业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深入实施“五进”机制,举办了“红链赋能·织造未来”“党建引领·益企赋能”技能大赛、安全生产等各类活动20余场。积极组织开展“链上企业大走访”,建立了“了解情况—宣传政策—收集信息—协调工作—跟踪服务”的工作机制,完善了需求、资源、行动“三张清单”。此外,还开展了4次“党建引领助企纾困”政企面对面专题会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了排水改造、消防整改等17件实际问题,切实帮助企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同时,沛县坚持注重服务增效,以激发产业工人的创新活力。组织链上企业赴上海、广州等地参加纺织面料博展会、高端纺织产业论坛等6次,建立了技术交流机制,为企业解决难题、促进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联合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举办产学研活动,邀请6名教授与企业开展“技术问诊”,推动了8项合作意向落地。在生产项目、车间等一线岗位设立创新工作室(岗),带动产业工人积极参与技术改良。开展“普法润企”等政策宣讲活动8次,为链上企业和产业工人提供资源对接、信息咨询等服务,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此外,联合县人社局等组织链上企业开展高校专项招聘活动4场,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100余人;建立校企对接培训体系,持续开展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和产业工人技能培训活动,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本文介绍了沛县纺纱纺织产业链“红链赋能·共织未来”暨“歌风杯”职工劳动技能大赛开幕这一事件,详细阐述了沛县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通过党建引领在组织强基、机制赋能、服务增效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及取得的成果,展现了沛县以党建推动纺纱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4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