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连云港花果山云雾茶园的繁忙景象,介绍了花果山云雾茶的种植规模、品质特点、市场情况,以及其通过产业模式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发展文旅产业等方面的情况,展现了云雾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清明的脚步悄然临近之际,连云港花果山的云雾茶园迎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刻。清晨,山间的晨雾还未完全散去,海拔400米的山坡上已是一片热闹的景象。采茶工们的手指在茶树枝头轻盈地翻飞着,嫩绿的芽尖如同灵动的精灵,纷纷落入竹篓之中。此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冽的茶香,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千年的茶韵故事。
这片承载着千年茶韵的土地,正凭借着“一片叶子”,开启了乡村振兴的大产业篇章。目前,花果山街道的云雾茶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6000亩。预计在今年,春茶的产量将达到6万斤,综合产值更是有望突破5000万元。
花果山云雾茶,作为江苏三大名茶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们喜爱的杯中珍品。它的核心产区位于海拔400米的山地,这里拥有独特的海洋气候,昼夜温差约3℃,年均云雾天数超过200天。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云雾茶“叶肥味醇、七泡余香”的独特品质。
省级非遗“云雾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张义香轻轻捻起一片茶芽,介绍道:“明前茶的芽叶中氨基酸含量是普通茶的3倍。今年,每亩春茶能产出10斤干茶,而明前茶的亩产大约为2斤。”由于今年气候温润,头茬茶的品质比往年更加出色,已经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黑龙江、南京、苏州等地的客商提前预订。
“就连60岁的村民也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在采茶季,他们日均收入能达到200元。”通过“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的模式,绿祥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周边的茶农进行标准化种植。这一模式不仅让茶农的人均年收入显著增长,还解决了大批农民就业难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茶山的深处,几栋白墙黛瓦的民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现在每个月都会有团建活动在这里举行,游客们可以尽情体验制茶、煮茶的乐趣。”绿祥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将茶文化产业基地打造成了一个集文化创意、研学、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在这里,来连云港的游客不仅可以了解连云港云雾茶文化的历史,还能亲身参与采茶、制茶、茶艺、评茶等活动。到了晚间,游客们还可以在民宿里围炉煮茶,仰望星空,感受这份独特的宁静与美好。
从“深山绿叶”到“富民金叶”,花果山云雾茶的故事中,既有对古法匠心的坚守,更蕴含着乡村振兴的智慧。当非遗技艺与农旅融合相遇,这片土地正用一缕茶香,泡出了共同富裕的“清亮滋味”。
本文围绕连云港花果山云雾茶展开,介绍了清明前夕茶园的忙碌景象、云雾茶的种植规模和产值,阐述了其品质特点和市场情况,还说明了产业模式带动就业增收以及文旅产业的发展。云雾茶实现了从深山到富民的转变,体现了非遗技艺与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的成果。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