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就业与实习专场招聘会,深入探讨该专业的发展现状、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行业前景,展现了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从新兴到逐渐成熟的过程。
阳春三月,芳菲正盛,松江大学城又迎来了一场“僧少粥多”的招聘会。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就业与实习专场招聘会上,沪上30多家养老服务机构组团前来“抢人”,场面十分热闹。
早在2020年,全国首个独立设置的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获批。去年,新民晚报就曾关注过“首批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本科生走出校门”的故事,探讨了这个备受全行业瞩目的新专业的发展。如今,第二届本科毕业生即将走出校门,他们的学长学姐在行业里的发展状况如何?待遇又怎样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再次来到了招聘会现场。
专场招聘会现场
该校管理学院副院长、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带头人罗娟对此次招聘会的“盛况”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在一年前的招聘会上,就已经出现过四个岗位争抢一名毕业生的局面。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她和团队早早地就开始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忙碌起来。
深度推进产教融合
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究竟教些什么呢?经过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罗娟和她的团队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罗娟告诉记者,与专科院校开设的养老专业更侧重于护理不同,本科的养老服务管理专业重点培养能够胜任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的人才。根据这样的人才定位,专业毕业生要能够胜任养老机构的职业经理人、社会养老规划师、个人养老顾问等岗位。所以,课程设置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在网络上,那些带着蓬勃朝气进入养老行业的毕业生被称为“青春养老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青春养老人”,年轻人需要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掌握卫生经济学、膳食营养学、慢性病与认知症护理等“医养康护”知识;培养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学习养老金融、长护险、社区养老这些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课;还要储备老年心理学、服务伦理学等服务素养。
2025届毕业生张秀娟就非常喜欢崔开昌老师开设的《老年活动策划与组织》这门课程。在实习单位,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一场文艺汇演活动的策划中,设计的表格清晰地梳理了节目、人员、配乐、专场细节等每一个流程,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赞扬。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罗娟表示,“从大一新生入学到大四学生毕业,实习是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高频词。此外,课程中还持续推进企业家进课堂,并把企业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带到课堂、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中进行解决。”
在日前举行的人才培养研讨会上,有企业高管提出,“银发经济前景广阔,‘青春养老人’大有可为”,专业应继续加强智慧养老方面的人才技能培养,储备财富规划、康复健康、家庭备老计划及居家养老服务等方面的知识。
一年成长为院长助理
“去年,养老服务管理专业首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100%。从学生的最终就业去向来看,从事养老相关工作的比例在80%以上,不少毕业生都进入了行业领军企业。”罗娟向记者透露。
记者去年在招聘会上采访过的姑娘王懿和另外两位小伙伴,已经成为上海市健康养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储备人才;另一位2024届毕业生甘育松,更是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成为了西郊协和颐养院的院长助理。“用人单位给我们的反馈都很不错,对甘育松的评价很高,说他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罗娟介绍,“我们期待毕业生们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都能成为养老机构的中层。”
另据了解,养老服务管理专业首届毕业生的薪酬普遍在7000元至8000元。
更让校方欣喜的是,该专业的报考率从开设当年的34%,上升到了2024年的126%;每年,还有优秀学生从其他专业主动转到该专业,“夕阳事业”已成为该校的“朝阳专业”。
记者了解到,在沪招生“养老”专业的全国院校一共有9所,其中4个是本科专业,5个为专科专业。在上海开设“养老”专业的除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外,还有上海建桥学院、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年初,上海开放大学在该校民生学院成立仪式上宣布,将于今年秋季开设“养老服务管理”专升本专业。
在罗娟看来,养老产业是一片蓝海,各行各业都会有养老布局。老年人幸福的晚年和年轻人可期的未来,已然产生了交汇点。“我们希望将更多人才输送到养老服务行业;同时,我们也在规划相关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建设。”
本文围绕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展开,介绍了该专业的招聘会情况、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现状以及行业发展前景。通过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报考率逐年上升,展现出养老产业的广阔前景和专业发展的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Lam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4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