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意识形态枷锁,美国造船业才有生机

本文聚焦于美国造船业的衰退现状,通过与中国造船业的对比,深入剖析了美国造船业衰落的原因,指出其根本在于工业基础设施的差距,同时受到意识形态的束缚。还探讨了美国在其他先进技术领域面临的问题,强调美国需改变视角,重新审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避免陷入零和博弈的误区。

在3月18日,西班牙《起义报》网站刊登了一篇由温贝托·马塞撰写的文章,标题为《美国缺乏工业竞争力源于意识形态》。下面为您带来全文摘编内容。

当美国造船厂中一艘新船缓缓从船台上滑下的时候,在遥远的太平洋彼岸,中国的造船厂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数十艘新船正接连下水。

这一鲜明的对比,清晰地反映出美国造船业长达半个世纪的工业衰退。要知道,曾经的造船业可是美国工业实力的显著象征。特朗普政府察觉到这一问题后,迅速成立了“白宫造船办公室”,试图以此恢复美国造船业往昔的辉煌。然而,仅仅有美好的意图是远远不够的,现实情况远比在纸上规划要残酷得多。

目前,美国每年仅仅建造大约五艘新船,这一数字与中国强大的造船能力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如此巨大的差距,使得美国在全球造船市场的份额变得微不足道。而且,这种差距并非是短期内形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中美造船业差距的根源,其实是工业基础设施的差距。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美国的钢厂、机械加工车间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大量熟练劳动力也纷纷流失。最终,留下的只有锈迹斑斑的供应链和看似强大实则脆弱的制造业基础。

造船业作为重要的重工业,对工业基础有着极高的要求。它需要一个坚实的、能够与时俱进的工业基础作为支撑。当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十分活跃时,造船业便会顺势发展起来。

然而,重建美国造船业并非易事。这绝不是简单地设立一个新的政府办公室,或者在政府预算中投入一笔资金就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没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并且不以活跃的国际贸易作为前提,就如同在沙漠中重新种植雨林一样困难。必须先恢复工业基础设施,就像恢复沙漠中的土壤;引进完整的供应链,如同引进合适的物种;等待熟练劳动力的发展,就像等待生态系统的再生,之后才能妥善处理资本货物。

特朗普政府计划的投资,或许能在美国造船工业这片“沙漠”中种下几棵树,但要让这些树长成一片茂密的森林,至少需要20年至30年的时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军事造船业在技术上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过将这种专业技术推广到更广泛的商业造船业,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实际上,美国在发展半导体、机器人和人工智能(AI)等其他先进技术领域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美国政府担心与外国合作会给国家安全带来风险,这种观念严重阻碍了机器人和各生产阶段自动化等现代工业关键领域的发展。

美国面临的真正挑战,不仅仅是保持其在尖端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如何开发这些技术,特别是如何在整个行业中更广泛地应用这些技术。与此同时,各行各业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跟上尖端技术的发展步伐。在谈论美国造船业复兴时,不得不承认中国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于华盛顿而言,解决当前的问题不仅仅需要制定新的产业政策,更需要彻底改变视角。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意识形态问题。仅仅将中国视为意识形态上的对手,就如同试图用蒸汽机时代的思维在数字时代展开竞争,显然是行不通的。

与此同时,造船企业和中国的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加深与中国的合作。例如,一家挪威公司从中国购买了一艘双燃料运输船,从而有效降低了造船成本。中船集团大连造船与日本邮船株式会社联合建造一艘33000吨级甲板运输船,这标志着中国成功进入日本高端造船市场。这些例子充分表明,只要避免因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不信任,合作与竞争是可以和谐并存的。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在提高广大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因意识形态差异而产生的不信任显得十分荒谬。

然而,合作并非易事。华盛顿需要重新思考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避免陷入将中美关系简化为零和博弈的陷阱。

将每项合作提案都贴上“安全风险”的标签,只会营造出一种偏执的氛围。这种心态就如同把工厂关在铁笼子里,表面上是在阻止潜在的威胁,但实际上却是在扼杀工业增长,违反国际贸易规则。

面对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在造船业的主导地位就是最好的例证,美国很可能在自己曾经取得胜利的领域逐渐被甩在后面。

本文通过对比中美造船业的现状,深入分析了美国造船业衰退的原因,指出工业基础设施差距和意识形态束缚是关键因素。同时,阐述了美国在其他先进技术领域面临的困境,强调美国应改变视角,重新审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避免陷入零和博弈,否则将在曾经领先的领域被中国超越。

原创文章,作者:逸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4248.html

(0)
逸玥逸玥
上一篇 2025-03-24
下一篇 2025-03-2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