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六小龄童携自传《金猴宗师》做客泰晤士小镇钟书阁举办分享会的场景。会上他谈及家族与上海的渊源、与程十发的交往、饰演孙悟空背后的努力以及对猴文化传播的看法等内容,最后还教“小猴迷”耍金箍棒并鼓励传承传统文化。
“俺老孙来也!”熟悉的招牌问候声响起,六小龄童(章金莱)迈着矫健的步伐登上了舞台。3月23日这一天,他带着自己的自传《金猴宗师》来到了泰晤士小镇钟书阁。在这里,他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分享会,和松江的读者们畅聊“猴王世家”的故事,深入探讨经典之作《西游记》,还饶有兴致地说起了与程十发的过往。整个分享会轻松又暖心,让现场的每一位听众都沉浸其中。
分享会开场,六小龄童一句“阿拉上海人!”瞬间拉近了与现场观众的距离。他满怀深情地讲述起家族和上海的深厚渊源:“我的父亲6岁时就从绍兴来到了上海,后来他的11个孩子都在上海出生。我自己的童年,包括小学、中学时光,也都是在上海度过的。一直到高中毕业,我考上了浙江昆剧团艺校,才离开了这里。”不难看出,六小龄童对上海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松江更是他常常光顾的地方,在他的演艺生涯里,多次在松江拍戏。而且,他还曾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外松外等学校进行过公益演讲。值得一提的是,泰晤士小镇钟书阁也并非他第一次到访,早在2016年,他就在这里举办过《行者》图书签售会。
六小龄童在分享中透露,为了能够将猴戏演绎得更加精彩,他的父亲六龄童广交海派书画名家。父亲通过欣赏这些名家笔下的写意国画作品,来深入体悟“猴王”的性格特征。“程十发先生就是在那个时候和父亲成为了好友。”六小龄童陷入了回忆,“后来,我拍摄《西游记》的时候,程十发先生专门画了一幅很大的《齐天大圣》送给我,上面还写着‘祝贺六小龄童出演央视版西游记成功’。这对我来说,是极大的鼓励。”从那以后,程十发和六小龄童成为了忘年交。程十发认真地看完了每一集《西游记》,并且兴致勃勃地创作了多幅作品送给六小龄童。而六小龄童也基本每年都会来上海看望程十发,2012年还特地来参观了程十发艺术馆。“那是一个古色古香的老宅子,环境非常好,很符合先生的气质。”六小龄童感慨地说道。
在86版《西游记》中,六小龄童所塑造的孙悟空形象可谓深入人心,成为了难以超越的经典。很多人都觉得,他生于“猴王世家”,饰演孙悟空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实际上,他背后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练功时受的那些罪和伤就不说了,最难的是1982年到1986年,在拍完前25集《西游记》后,时隔16年,我以39岁的高龄再演‘猴王’。”六小龄童回忆道,“如果不是有强烈的信念和使命支撑,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
在41集的《西游记》中,唐僧换过3名演员,猪八戒换过两任,沙和尚也换过两任,唯独孙悟空自始至终都由六小龄童扮演。拍完《西游记》,六小龄童圆满完成了猴戏艺术的传承。然而,他的使命并未就此结束,“择一事,终一生”,他传播猴文化的使命才刚刚开始。“我前半生传承猴戏艺术,后半生致力于传播猴文化。猴文化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西天取经路上的行者,历经人生的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修得正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灵山。只要有信仰,努力坚持,都能达到山的顶峰。”六小龄童的这番肺腑之言,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当分享会即将结束的时候,六小龄童热情地邀请了几个“小猴迷”走到台前。他手把手地教这些孩子们耍起了金箍棒,还鼓励他们多读经典名著,传承好传统文化。
本文围绕六小龄童携自传《金猴宗师》在松江钟书阁的分享会展开,讲述了他与上海的渊源、与程十发的情谊、饰演孙悟空的艰辛以及对猴文化传承和传播的理念。最后,他教“小猴迷”耍金箍棒并鼓励传承传统文化,体现了他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责任感。
原创文章,作者:maure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4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