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水淡化:中国工程现状与碧水源科研投入

本文围绕海水淡化行业展开,介绍了行业定义、主要上市公司,重点讲述了碧水源的发展历程和科研投入情况,同时阐述了中国海水淡化工程的发展现状、区域分布等内容。

海水淡化行业,乃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海水中的盐分以及其他各类杂质去除,进而生产出能够供人类直接使用,或者满足工业、农业等众多领域需求的淡水的产业。这一行业诞生的核心意义在于解决水资源短缺难题,特别是对于那些淡水资源极为匮乏的沿海地区以及海岛国家而言,海水淡化已然成为了重要的替代水源。

在这个行业中,有不少知名的上市公司,比如双良节能、碧水源、沃顿科技等。

碧水源发展历程

碧水源于2001年创立,最初只是一家小型的水处理设备生产厂家。在创业初期,它就将发展重心放在了自主研发和生产膜技术产品上。到了2006年,公司进行了重要的战略投资,建立了碧水源膜技术创新产业园,这为其后续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公司更是创造了中国海水淡化领域的历史,建成了中国首个采用国产RO膜系统的海水淡化工厂。而在2024年,公司成功开发出钛系吸附剂等盐湖提锂产品,正式进军盐湖资源开发产业,开启了多元化发展的新篇章。

聚焦海水淡化:中国工程现状与碧水源科研投入

碧水源科研投入情况

根据公司公报披露的数据,在2019 - 2023年期间,公司的研发投入呈现出先降后增的态势。其中,2023年公司的研发投入有了明显的上升,达到了3.76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同比上涨45.17%。在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研发投入为1.84亿元。持续的科研投入彰显了碧水源对技术创新的重视。

聚焦海水淡化:中国工程现状与碧水源科研投入

中国海水淡化工程发展现状

依据《2023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截至2023年底,全国现有的海水淡化工程共有156个,工程规模达到2522956吨/日,相较于2022年增加了165908吨/日。其中,万吨级及以上的海水淡化工程有55个,工程规模为2300728吨/日;千吨级及以上、万吨级以下的海水淡化工程有51个,工程规模为208266吨/日;千吨级以下的海水淡化工程有50个,工程规模为13962吨/日。

聚焦海水淡化:中国工程现状与碧水源科研投入

聚焦海水淡化:中国工程现状与碧水源科研投入

中国海水淡化工程区域分布

从企业区域分布的角度来看,我国海水淡化上市企业较多的省份包括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等。这些地区制造业较为发达,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高,为海水淡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市场需求。此外,由于上游海水淡化设备制造和海水淡化后续的金属再利用环节具有资源密集型特征,因此在西部地区的陕西、贵州等省份也有上市企业分布。

聚焦海水淡化:中国工程现状与碧水源科研投入

本文全面介绍了海水淡化行业,涵盖了行业定义、主要上市公司,着重讲述了碧水源的发展历程和科研投入,还阐述了中国海水淡化工程的现状与区域分布情况。整体反映出海水淡化行业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上的重要性,以及不同企业和地区在该行业中的发展态势。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4350.html

(0)
江月浔江月浔
上一篇 2025-03-24
下一篇 2025-03-2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