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济南中泺河项目,介绍了其动工情况、工程规划、水系连通方案,还探讨了该项目对城市发展和文旅产业的深远意义。
近日,备受瞩目的济南中泺河终于正式动工,这一“喊”了近10年的项目,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第一方土被挖起,不少市民对中泺河未来的面貌充满了期待。那么,中泺河未来究竟会建成什么样?这条在城市核心区开凿的内河又将给济南带来哪些改变呢?
12月底河道挖掘基本完工,四座跨河桥梁同步建设
记者实地探访中泺河施工现场时看到,河道已经开始热火朝天地开挖。10台挖掘机正开足马力,同步进行河道开挖作业。在标山南路段,河道已初具雏形,仿佛一条巨龙正在大地中缓缓苏醒。
现场施工负责人张杰介绍说:“自3月初进场施工以来,目前河道已经开挖约三分之一,每天挖掘土方约3000立方米。我们计划于今年12月底完成全部河道挖掘工作。”
据悉,该项目位于天桥区北湖片区,南至北园大街,北至水屯北路,东至水屯路。河道总长度约为1200米,宽度在17 - 45米之间,河面常水位标高为23米。根据现场“北园大街—小清河连通工程”规划图,中泺河两岸未来将打造成为滨水慢行区,这里会布局水岸广场、音乐花园、白鹤书院、码头、停车场等多个景点及功能区。届时,市民们可以在这里休闲漫步,享受惬意的滨水时光。
此外,整个河道共规划了4座桥。其中,标山南路桥主体已建设完成,目前正在进行桥面铺装。张杰透露,标山南路到水屯北路这一段也即将进场施工,同时,河道两岸的绿化工程也将同步展开。未来,中泺河周边将是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
从西泺河引水至中泺河,与云锦湖通过地下管道“牵手”
其实,济南开挖“中泺河”的计划早已有之,但多年来,这个项目一直处于“光打雷不下雨”的状态,并未真正进入施工阶段。
2023年8月,有市民在人民网“政府留言板”下留言询问中泺河项目推进情况。相关部门答复称,“经过现场勘察和调研,由于规划河道沿线穿越北园高架桥、铁路涵洞等重要交通设施,河道水深、游船通行高度等受限严重,无法满足通航要求。同时,在城市核心地区开挖河道,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工程建设土地、资金成本很高。”因此,“从可行性和必要性方面经过综合考虑,开挖中泺河工程未推进实施”。
就在不少人以为该项目就此搁置时,2024年,多篇规划中再次重提中泺河,并且该项目前期的手续办理过程明显加速。2025年1月初,济南市公布了2025年度市级重点实施类项目名单,其中北园大街—小清河连通工程赫然在列。直至3月6日,中泺河终于迎来了正式开挖的时刻。
那么整个大明湖至小清河段如何相连呢?张杰表示:“目前施工的仅是一期工程,即北园大街 - 小清河段的联通。”他介绍,河道连通工程都在地下进行。在中泺河最北端,将铺设穿越水屯北路的地下管道,实现中泺河与云锦湖的水系连通,中泺河的水面将常年和云锦湖保持持平,进一步连通小清河。在中泺河南端起始处,也是通过地下管道引入西泺河的水源。
北园大街往南是否能与大明湖相连?现场规划图尚未标明。而北园大街往南正涉及上述提到的穿越北园高架桥、胶济铁路涵洞等难点。张杰表示,这一块涉及二期工程,应该还有一些规划未完成,至于何时动工,尚不清楚。不过,去年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关于公开征求《大明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 - 203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中曾提到,考虑与北湖通航,预留出口与小清河连通,推进大明湖—北湖—小清河—华山湖等河湖水系连通。未来,能否实现全线贯通,市民和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景区,感受“一船游济南”的独特体验,还要看进一步施工情况。
重绘“鹊华秋色”,新的城市发展轴线呼之欲出
前后历经十年规划,中泺河最终落地。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教授张汝华表示:“中泺河贯通后产生的长远效益还是可观的。”在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和滨水空间,因其生态、景观和人文的复合价值,往往是城市争夺人才、资本和游客的核心载体。
一直以来,不少城市围绕水资源做文章,通过将“水”与产业、文化、生态、生活的深度融合,让城市实现资源禀赋的高效转化。比如,南京的秦淮河,以“十里秦淮”为核心,通过对夫子庙、江南贡院等历史场景复原,设置灯光秀、画舫等夜游经济项目,将文化符号转化为文旅消费场景。南宁邕江通过生态修复,建设滨水绿道、湿地公园和公共休闲空间,让邕江变成市民的生活客厅。杭州通过打造免费的“西湖景区”,带动了湖滨银泰、南宋御街等现代化城市消费区,成为城市新名片。
张汝华指出,一直以来济南东西狭长,受限于“南山北河”的地理格局,城市空间拓展受限。“中泺河贯通大明湖和小清河。”围绕中泺河,可以形成城市新的发展轴线,串联新旧城区,同时为沿线土地的商业开发提供载体,实现产城融合。
山东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表示:“历史上的济南水系发达,水源丰富。华山、鹊山与大明湖曾水系相连,从大明湖到小清河的贯通,其实是对济南城市文脉、水脉的重新唤醒,通过‘水脉’激活‘文脉’。中泺河工程成为重现‘山泉河城城’生态基底的重要一步。”他还提到,济南拥有“七十二名泉”,但泉水多以点状分布,缺乏系统性整合,未形成文旅产业化发展。“中泺河贯通后,可以将趵突泉、五龙潭、大明湖等核心景点串联成网,形成‘泉—河—湖’一体的活水系统,提升水文化旅游的连贯性和体验感,展示济南水系活力的独特窗口。”
本文详细介绍了济南中泺河项目的动工情况、工程规划、水系连通方案以及其对城市发展和文旅产业的重要意义。中泺河项目历经十年规划终落地,不仅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将形成新的城市发展轴线,激活济南的城市文脉和水脉,为济南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原创文章,作者:逸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5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