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短剧女主余茵因颜值身高被吐槽一事展开,讲述余茵的坦诚回应引发网友支持,同时探讨了追剧应注重演技和剧情,而非只看颜值的话题,反思了短剧行业的“滤镜现象”,倡导观众和剧方共同从“以脸看剧”转变为“以情追剧”。
在如今这个社会,“以貌取人”的现象并不少见。然而,当“看脸者”遭遇实力的回击,被现实狠狠打脸时,这其实也是对普通人能力和实力的一种有力肯定。
3月18日,“短剧女主余茵回应颜值身高都一般”这一话题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登上了热搜第一的宝座,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据相关报道,在之前的一次活动中,短剧女演员余茵出现在红毯上。当时,她的状态却遭到了不少人的吐槽,大家纷纷表示她“颜值和身高都一般”。面对这样的质疑,余茵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非常坦诚地发布了一篇长文。在文中,她坦然承认自己当天面部状态确实不佳,原因是工作太忙,几乎没怎么睡觉,导致脸肿得厉害,而且眼睛还长了个麦粒肿。她还直言:“我的确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生。”
余茵并非无名之辈,她曾凭借参演《虐爱成宠:陆总的新婚哑妻》走进了观众的视野,之后又因《好一个乖乖女》这部剧迅速走红。然而,在她成长为短剧女主的过程中,身高问题却成了她被人嘲笑的点。在热门短剧的评论区里,类似“女主太矮了,没气场”这样的跟评屡见不鲜。
不得不说,有些观众在评价余茵时,完全不考虑演技和剧情,仅仅抓住颜值和身高这两个方面大做文章。这种行为无疑是典型的“以貌取人”,既不客观,又显得十分偏激。这也让我们不禁怀疑,这些“以脸看人”的观众是不是别有用心。
这次,余茵用坦诚的态度成功化解了争议。不少网友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身高和外貌并不重要,作为演员,最重要的应该是演技好”。这些客观的支持之声,以演技为评判标准,无疑是对那些“以脸看人”的部分观众的有力回击。让“看脸者”被打脸,其实也是对像余茵这样普通人的能力和实力的一种肯定。
当然,透过这次争议,我们更应该深入反思:我们追剧的初心究竟是什么?是仅仅追求感官上的“人美”,还是应该追求深层次的“剧美”呢?
近年来,短剧行业可谓是大火,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很多“以脸看人”的需求者。观众追剧,从欣赏演员的“美”开始,把演员的颜值作为评判一部剧好不好看的理由,这本身也不能说完全错误。只是,当“滤镜”美化后的“剧中人”回到现实中,出现“颜值落差”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有些观众却因此恶意中伤,甚至演变成人身攻击,这和网络暴力又有什么区别呢?
短剧中的“滤镜现象”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剧中人”和“剧中景”在后期制作中难免会被美化,剧方用“滤镜”来营造“唯美”的效果,这是吸引观众的第一步,也是推新人的一种包装手段。然而,要想赢得更多观众的认可,关键还是要深耕“剧中情”。只有以优质的“剧中情”让观众产生“共情”,用实在的“剧美”才能真正征服观众。
对于观众来说,与其在“人美”上较真,不如把关注点放在“剧美”上。毕竟,真正能够与我们的生活、情感、思想产生共鸣的好剧,才更能深入人心。从“以脸看剧”到“以情追剧”,这既需要观众保持“清醒”的认知,也需要剧方进行正确的引导。所谓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追求的也是由表及里的“美”,而不是片面的、甚至是粗俗的“以貌取人”。
实际上,不论是剧方还是观众,追求“人美”本身并没有错。但我们也要清楚,剧只是供人消遣的艺术品。一些“滤镜”手段就像最美的化妆品,使用者和观看者觉得美就好,没必要进行恶评,也没必要对其在屏幕内外的“颜值落差”恶言相向。
本文围绕短剧女主余茵回应颜值身高争议事件,揭示了“以貌取人”的片面性,强调了演技和剧情在追剧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对短剧行业的“滤镜现象”进行了分析,倡导观众和剧方从“以脸看剧”转变为“以情追剧”,回归追剧的本质,追求真正能与观众产生共鸣的“剧美”。
原创文章,作者:maure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