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同济大学“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国优计划”)首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成果。详细介绍了该计划的背景、首届毕业生之一李政序的经历,以及同济大学为“国优计划”研究生所采取的培养模式。
上海,3月25日消息。记者当日从同济大学了解到,该校“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国优计划”)首届硕士研究生严祯颋、李政序成功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与上海知名高级中学签约,成为同济大学首批完成培养的“国优计划”毕业生。
2023年7月,中国教育部启动实施“国优计划”。此计划大力支持包括同济大学在内的3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过每年推免遴选不少于30名优秀理工科应届本科毕业生,让他们攻读理学、工学门类研究生或教育硕士。同时,还面向理学、工学门类的在读研究生进行二次遴选,选拔出专业成绩优异且热爱教育、适合教学的学生作为“国优计划”研究生。其主要目的是为中小学精心培养一批研究生层次的高素质科学类课程教师,从而有力推动和加强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型学生的培养。
李政序在课堂上讲课。 受访者供图
李政序毕业于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17级本科,后在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教育专业2022级攻读硕士研究生。早在本科学习时期,李政序就对“AI + 教育”的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了研究生阶段,他毅然选择在教育学领域继续深耕。当了解到“国优计划”后,他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报名,并成功入选。
通过学习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智能教学系统、微格教学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课程,李政序迅速完成了从工科生到准教师的角色转变。在校内外导师的积极联系与安排下,他前往上海市七宝中学等多所学校进行实习和见习。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教学能力得到了飞速提升。
李政序表示:“‘国优计划’为我们这些热爱教育事业的理工科学生打开了教育职业发展的新可能。我的经历证明,技术背景不仅能成为教学特色,更能为教育创新提供独特视角,形成‘实践 - 研究 - 创新’的良性循环。”
如今,李政序将自己本科所学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背景与人工智能知识巧妙结合,精心设计了融合基础学科与AI应用的STEM教学项目。他满怀期待地表示,未来希望能在课堂中实践自己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AI技术赋能个性化教学的新路径。
同济大学首届“国优计划”研究生将于今年5月陆续完成毕业答辩。作为“国优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之一,同济大学自2023年起便开始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体系。学校为“国优计划”研究生配备了由“专业学科导师 + 教育学科导师 + 校外实践导师”组成的导师组,并依托18所优质中小学实践基地,努力探索“一校一策、一人一策”的培养模式。
本文介绍了同济大学“国优计划”首届毕业生的情况,阐述了“国优计划”的背景和目的,以李政序为例展示了学生通过该计划实现从工科生到准教师的转变及成果。同时说明了同济大学为培养“国优计划”研究生所采取的积极举措,体现了该计划在推动基础教育创新型学生培养方面的积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煮酒氤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5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