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山东卓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AI经皮穿刺手术导航机器人,介绍了该机器人的技术特点、政策背景下的意义,以及它对传统穿刺手术痛点的解决和未来发展战略。
近日,我们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了解到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由该院孵化的山东卓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业医疗”),其自主研发的AI经皮穿刺手术导航机器人,已经正式通过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认证。这一设备可不简单,它是全球首个集成3D结构光与动态感知技术的肿瘤介入治疗定位导航系统。该设备将穿刺精度提升至亚毫米级,这一突破意义非凡,标志着我国在精准微创治疗领域实现了重大跨越,精准医疗正式迈入亚毫米时代。
构建“智能眼脑手”协同系统
据相关介绍,这台AI经皮穿刺手术导航机器人可是世界首台采用“3D结构光融合传感定位技术”的经皮穿刺机器人。它搭载了百万级点云3D结构光扫描技术,能够在无创的情况下实现体表三维建模。与传统的定位方式相比,其精准度和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一视觉方面的重大突破,为手术的精准导航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在动态感知方面,卓业医疗凭借自身的研发实力,自主研发出了呼吸运动补偿算法。该算法可以实时追踪体表位移,从而确保在手术过程中穿刺路径的精准性和稳定性。在传统的穿刺手术中,患者呼吸等因素常常会导致定位偏差问题,而这一技术的出现,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显著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此外,该机器人还有一个首创的设计——“手眼一体化”机械臂设计。它支持手动/自动双模式配准,并且搭载了5G通信模块。这就意味着,医生可以通过远程操控机器人来完成跨地区的手术,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为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政策东风下的国产替代浪潮
近年来,国家药监局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鼓励手术机器人等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就拿2024年来说,便有超过10款国产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卓业医疗在3D结构光技术上的突破,意义重大。它不仅打破了进口品牌在精准穿刺领域的长期垄断,更凭借“高性价比+临床适配性”的显著优势,为国产医疗装备的自主可控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随着AI、5G远程操作等先进技术的不断融合,手术机器人正朝着智能化、普惠化的方向加速演进。卓业医疗表示,在未来,他们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肿瘤微创、脊柱微创和神外微创等多元场景的应用,全力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实施。
作为国内介入微创领域的领军企业,卓业医疗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于“AIoT+机器人+医疗”的融合创新。此次获批的穿刺机器人,适用于肺和腹部实体肿瘤(像肺癌、肝癌等)的经皮穿刺活检、消融治疗、粒子植入等微创介入手术,是其“介入医学云平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卓业医疗的AI经皮穿刺手术导航机器人的获批,不仅仅是企业自身技术实力的有力体现,更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重要突破。这一创新成果将为全球精准医疗的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向,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选择。
从“经验医疗”到“精准智能”
传统穿刺手术一直面临着“定位难、风险高、学习慢”这三大痛点。而卓业医疗的AI经皮穿刺手术导航机器人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全面且有效的优化。
对于直径≤10毫米的微小结节,该机器人能够将定位精度提升至亚毫米级,这使得早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复杂解剖位点(例如近血管、支气管)的穿刺手术中,其成功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
此外,该机器人还能够缩短医生的学习曲线,提升诊疗服务质量。通过智能化的辅助系统,医生可以更快速地掌握穿刺技术,提高手术效率,从而为更多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未来,卓业医疗将通过术前智能规划、术中诊疗优化、术后疗效验证的全流程闭环,构建肿瘤微创治疗生态链。这一战略布局不仅将推动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还将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医疗服务。
本文介绍了卓业医疗AI经皮穿刺手术导航机器人通过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认证这一成果,阐述了其在技术上的创新,包括3D结构光融合传感定位、呼吸运动补偿算法、“手眼一体化”机械臂设计等,还说明了政策背景下其对国产医疗装备的意义,以及对传统穿刺手术痛点的解决和未来发展战略。该机器人的获批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突破,将推动精准医疗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云淡风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6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