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自动驾驶“双子星”年报揭秘:盈利困境与未来曙光

本文深入剖析了广州自动驾驶“双子星”——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上市后首份年报的相关情况,涵盖了它们的营收、亏损、业务结构、市场策略等方面,展现了两家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近期,广州自动驾驶领域的两颗“明星”——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先后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年报。然而,盈利难题成为了它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在2024年,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分别遭遇了19.98亿元和25.17亿元的净亏损,并且亏损的幅度仍在持续扩大。

从营收表现来看,两家公司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增长态势。2024年,小马智行实现了5.48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4.3%。经过连续三年的增长,小马智行已然成为国内收入最高的L4自动驾驶公司。与之相反,文远知行在同期实现营收3.61亿元,较之前下滑了10.2%。回顾过去三年,文远知行的收入分别为3.61亿元、4.02亿元、5.28亿元。

自动驾驶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产品收入和服务收入。2024年,文远知行服务板块的收入大幅减少了7420万元,这直接导致了其营收的下滑。文远知行在财报中解释道,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DAS研究和开发服务的收入减少了1.53亿元,某些客户的定制研发服务已在2024年第三季度完成。

广州自动驾驶“双子星”年报揭秘:盈利困境与未来曙光

实际上,小马智行也面临着服务收入减少的问题。其许可和应用申请业务收入下降了30.1%,降至2730万美元。财报指出,这主要是受到项目收入确认时间波动的影响。这一现象也反映出,随着整车厂加速自研,智驾服务市场的利润空间正不断受到挤压。

不过,小马智行也有自己的增长引擎,那就是Robotruck业务。该业务全年营收达到4040万美元,增幅高达61.3%。2024年,开启京津塘高速无人化跨省货运测试成为了卡车业务的关键突破点。

在毛利率方面,文远知行达到了30.7%,而小马智行仅为15.2%。小马智行首席财务官王皓俊在电话会上表示,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毛利率较低的服务占收入比重在增加。他还提到,“随着我们进入商业化的早期阶段,季度收入和利润率正在经历波动,预计这种波动将在短期内持续下去。”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也是侵蚀利润空间的重要因素。2024年,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的研发费用分别达到了17.43亿元和10.91亿元,并且研发投入呈现逐年走高的趋势,甚至达到了当年收入的两到三倍。

对比两家公司的业务结构和市场聚焦偏好,可以发现明显的差异。小马智行将主要精力放在了Robotaxi和Robotruck上,而文远知行的业务更为分散,除了上述业务外,还涉及自动驾驶小巴、货运车、环卫车和高阶智能驾驶。这种差异也导致了两家公司的增速不同。

然而,随着自动驾驶行业正处于从技术验证向规模化应用过渡的关键阶段,两家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在Robotaxi业务上的投入。扩张Robotaxi商业版图成为了它们突破规模临界点的最佳手段。

文远知行在去年的Robotaxi业务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创下了业务收入和海外收入的新高。包含Robotaxi业务在内的产品收入达到了8770万元,增幅为61.8%。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2024年12月,文远知行与Uber合作在阿布扎比落地了中东最大的Robotaxi车队。这不仅是文远知行在美国和中国以外最大的Robotaxi车队规模,也是Uber首次在美国以外地区推出自动驾驶业务。

文远知行CFO李璇在电话会上表示,公司对国际市场采取了独特的业务模式,通过销售车辆、收取固定服务费以及收入分成来提供自动驾驶车辆和服务,这确保了从一开始就有正向的利润贡献。她还提到,“我们侧重于与每个市场的领先平台合作,以便更快地部署Robotaxi,并增强定价权。”

目前,文远知行的Robotaxi车队规模约为400辆,其中300多辆在国内,不到100辆在海外市场。李璇表示,到2025年中,阿布扎比车队将增加至50辆,并通过增加接送点和运营区域来改善业绩。她还提及,公司的目标是保持资产活跃的业务模式,并尽可能扩大Robotaxi车队规模。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中国首批运营Robotaxi的城市经济效益将转正,届时计划让第三方资产所有者购买车队,并在自有平台上运营。

文远知行热衷于拓展海外市场,其业务已经覆盖了9个国家与30个城市,包括瑞士、新加坡、西班牙等地。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小马智行将发展重心放在了国内一线城市,提出了“Robotaxi优先、中国优先和一线城市优先”的战略。

小马智行同样选择与第三方平台合作来扩大车队规模,其合作方涵盖了如祺出行、支付宝、高德打车、锦江出租、康福德高集团、Emile Weber等公司,拥有全球Robotaxi公司中最多的网约车和出租车平台合作伙伴。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彭军在业绩电话会上提到,“中国拥有最大的网约车市场,按订单数量计算约占全球市场的40%,这大约是美国的两倍。”他认为2025年会成为广泛采用自动交通解决方案的拐点,“今年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的,加速大规模生产和部署Robotaxi车队,进一步降低单位运营成本,在中国一线城市扩大运营区域和密度。”

不过,小马智行去年的Robotaxi业绩未能达到预期,全年收入同比下降了5.3%,降至730万美元。公司解释称,主要原因是根据合作项目进度规划,提供自动驾驶汽车工程解决方案的服务费减少。

另一方面,小马智行通过建立量产合作伙伴关系来支持大规模商业化。2024年,公司与丰田、北汽新能源、广汽埃安联合开发了三款第七代Robotaxi车型,这被视为Robotaxi大规模落地的关键之一。

彭军提到,与车企的合作将显著降低单位成本,与第六代Robotaxi相比,第七代车型成本削减了70%,预计在下半年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北汽和广汽的合作也使得公司能够获得更强大的政府支持,从而进入关键市场。

彭军还表示,“这一合作实际上也超越了制造领域。例如,与丰田建立的合资企业实际上是一种更全面的合作关系,可以作为车队公司运营以承担资本支出,并能利用现有的丰田经销商网络进行车辆维护。”

根据规划,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中,当Robotaxi投放量达到1000台时,小马智行的运营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此后每增加一台车辆,成本才会更低。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国内投放了250多辆Robotaxi。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楼天城提到,在所有一线城市中,已有70多个区域获得了监管批准许可,预计可容纳的Robotaxi将达到“数以万计”。

2024年,小马智行的Robotaxi日均订单为15个。而文远知行方面并未透露目前Robotaxi的订单量。李璇认为,在与第三方合作的混合模式下,日常订单有望提高到与人类司机类似水平甚至更高。她表示,“Robotaxi在不久的将来每天可以行驶20小时。”在高成本市场,如一些欧洲国家和中东国家,预计到2030年运营利润率将达到约60%。

本文通过对广州自动驾驶“双子星”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上市后首份年报的分析,揭示了两家公司当前面临的盈利困境,包括持续的亏损、服务收入减少以及研发投入侵蚀利润等问题。同时,也展现了它们在业务发展上的不同策略,如小马智行聚焦国内一线城市的Robotaxi和Robotruck业务,文远知行则更热衷于海外市场且业务更为分散。尽管面临挑战,但两家公司都加大了在Robotaxi业务上的投入,以寻求突破规模临界点,未来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仍值得期待。

原创文章,作者:逸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6220.html

(0)
逸玥逸玥
上一篇 2025-03-27
下一篇 2025-03-2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