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锡文团队启动福建首个再生稻无人农场,效率产量双提升

3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带领团队在福建龙岩新罗区雁石镇厦中村启动建设首个再生稻无人农场,介绍了当地农业现状、再生稻特点、无人农场优势,还展示了无人水稻插秧机作业演示,得到了社员和种植户认可,当地政府也将大力支持建设。

3月26日,在中国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厦中村的一片田野上,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农业变革悄然拉开帷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教授罗锡文正带领着他的科研团队,正式开启“再生稻无人农场”的建设工作。“首先进入我们这个导航系统,在无人驾驶操作软件上设置AB点,建设一个新的路径……”现场,罗锡文院士耐心地讲解着无人农场的操作流程。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福建地区建设的首个再生稻无人农场。

罗锡文团队启动福建首个再生稻无人农场,效率产量双提升

在现场,一台无人水稻插秧机正在进行作业演示,它犹如一个不知疲倦的智能劳动者,在稻田中有序穿梭。

龙岩,这座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城市,地形多为山地丘陵。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尤为突出,传统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然而,再生稻的出现为当地农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再生稻具有独特的生长特性,在头季收割后,稻桩能够再生,实现二次抽穗结实。而且,它不需要重新犁田、播种,具有生长周期短、种植成本低、产量高的显著优势。

罗锡文院士介绍说,此次启动建设的再生稻无人农场,以“再生稻 + 无人化作业”为核心模式。通过系统集成物联网、北斗导航、智能农机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再生稻从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割的全流程无人化操作。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大幅节省劳动力,还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为龙岩当地现代农业体系的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也参与到了这个项目中来。他表示,自己带领的团队已经培育出了与当地环境适配性和抗逆性都很强的再生稻品种。配合华农无人农场的精准管理技术,在推广新品种的同时,还有望解决再生稻收割时碾压率高这一长期制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难题。

在建设现场,罗锡文团队还进行了无人水稻插秧机的作业演示。新罗区厦兴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围在田边,看着无人水稻插秧机将秧盘里的秧苗整齐有序地插入稻田中,脸上满是惊奇的神情。

社员陈磊兴奋地算了一笔账:“我们请机插师傅一天要三四百元工钱,用这个无人插秧设备就可以省下这笔钱。而且,没有人在上面操作,插秧机载重更轻,还可以省下一些燃油费,插的水稻也更加符合标准。”按照龙岩市再生稻无人农场从育秧到收割全程无人机械化作业的模式,估计一亩田可以给农民省下六七百元的成本,这就相当于再生稻又增产了。

当地种植户代表在观摩后更是感慨万千。他们回忆起以前人工种水稻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一天最多只能插秧2亩。而现在,无人插秧机一天可以作业几十亩,“又快又直,农业高科技真的太震撼了!

龙岩市副市长邱开养表示:“此次再生稻无人农场项目在厦中村的落地,既是无人农场技术在福建丘陵山地的示范应用,又是华南农业大学与龙岩市校地合作的生动实践。”市政府将大力支持再生稻无人农场的建设,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无人农场技术的龙岩范本。

本文围绕福建龙岩首个再生稻无人农场的启动建设展开,介绍了当地农业困境、再生稻优势以及无人农场的技术和操作模式。无人农场能节省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解决再生稻种植难题,得到了农民认可。当地政府将大力支持,有望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龙岩范本。

原创文章,作者:云淡风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6469.html

(0)
云淡风轻云淡风轻
上一篇 2025-03-28
下一篇 2025-03-2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