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阐述了其在科技创新中的突出作用与迫切需求,分析了当前布局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了优化布局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顶层设计、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任务、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和民营企业作用以及优化空间布局等。
在当今激烈的世界科技强国竞争中,比拼的核心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专家指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深入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设,是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稳步建成科技强国的必然选择。
作用突出需求迫切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堪称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张赤东表示:“不同于一般的创新主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一支非常特殊的科技队伍。”其功能具有特殊性,能够胜任超大、超难、超长期和超前沿的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将其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战略性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战略性资源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战略科技力量能力不断提升,战略科技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例如,“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技术造物”等,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全球创新中心总干事、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副理事长赵刚指出:“当今世界,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创新能力体系的比拼,而战略科技力量则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改革开放前,我国内外部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关键时刻依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成功实施“两弹一星”工程,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近年来,我国战略科技力量蓬勃发展、担当使命,在诸多领域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对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布局建设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从事硬科技投资多年的米磊深刻感受到,当下科技创新正呈现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方面,不确定性急剧攀升;另一方面,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单纯依靠市场化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已显乏力。米磊认为:“对于高风险、长周期的战略性科技项目,市场化资本很难给予长期且稳定的支持,迫切需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挺膺担当。”
赵刚向记者透露,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战略科技力量已逐步成长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还比较突出,例如,围绕半导体设计、材料、软件、结构、封装、测试等环节,尚未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给予有力支撑。
张赤东表示:“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这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布局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科学布局是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的首要条件。米磊坦言:“分散度过高、多元战略科技力量主体间耦合松散、创新活动碎片化、创新主体定位模糊,体系化协同不足等问题制约着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整体效能与发展。”因此,进一步发挥好科技的根本支撑作用,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设迫在眉睫。
张赤东还强调:“需要注意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发展路径、组织管理模式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均遵循着独特的内在规律。这决定了我们不能沿用常规的方法对其约束、评价和培育。”
调动资源优化配置
面向未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当如何优化布局呢?
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各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战略力量”一词原用于国家安全和军事领域,指的是关乎国家安危和战争成败的决定性力量。张赤东认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聚焦那些难度极高、规模宏大、处于科技前沿且需长期攻坚的重大科技任务。各战略主体要根据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部署,优化科研布局,明确各自分工,避免功能重叠与资源浪费。
重大科技任务的高效组织实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布局的重要抓手。赵刚提出,一方面,要着眼于未来科技发展的关键领域,如半导体、量子、新材料、生命科学、新能源等,谋划并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同时,配套建设一批高水平国家实验室,集聚顶尖科研人才与先进科研设备,构建起支撑未来科技突破的核心载体,提前布局,抢占全球科技竞争的先机。
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制约我国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如芯片、工业软件等,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跨部门、跨领域整合优势战略科技力量,通过建立专项攻关机制,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过程中,科技领军企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电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领军企业具备研发投入强、技术水平高、人才储备足等先天优势,应充分发挥在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供给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通束缚其创新发展的堵点卡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米磊认为,近年来,民营企业凭借其创新活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已成为科技创新领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支撑国家战略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深入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未来要积极营造公平、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鼓励更多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对于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具备攻坚能力的民营企业,应主动将其纳入国家战略科技体系,并给予研发资金、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
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空间布局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赵刚指出,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在此过程中,需紧密结合各区域的既有优势和产业结构特色,科学合理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深度挖掘并充分调动当地的科技资源与创新要素,通过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充分释放区域创新潜能。
本文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展开论述,强调了其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和迫切需求,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从加强顶层设计、组织重大科技任务、发挥企业作用、优化空间布局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布局的具体措施,旨在推动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科技强国。
原创文章,作者:maure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6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