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科技办会亮点,包括使用前沿技术打造科技办会场景,如会场外有服务机器人,会场内引入同传大模型提升翻译体验等内容。
昨日(27日)上午,备受瞩目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盛大开幕。此次年会,主办方巧妙运用具身智能机器人、AI大模型、智能显示等一系列前沿科技,精心打造出了涵盖智能无感参会、机器人融合协作、会议智慧管理等在内的8大类科技办会场景,让每一位参会者都能深切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震撼。
当你来到会场外,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支充满活力的机器人小分队。它们就像一群热情好客的小天使,为参会嘉宾提供着问询、带路以及商品服务等贴心帮助。这些机器人不仅能独立完成各项任务,而且依托先进的大模型技术,来自不同企业的机器人“智”愿者们还可以形成团队配合,共同为参会嘉宾提供迎宾、引导、问询等全方位服务。
在年会现场的机器人咖啡馆里,更是别有一番趣味。机器人咖啡师熟练地忙着制作咖啡,动作一气呵成。当咖啡制作完成后,通用人形机器人便会精准地把咖啡送到客人手上,展现出了极高的协作能力。除此之外,这些机器人“智”愿者还拥有多才多艺的一面,它们能跑步跳舞、写诗作画,仿佛一群身怀绝技的小明星,为年会增添了不少欢乐的氛围。
从会场外的前沿科技展示,到会场内的创新技术应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处处彰显着科技办会的先进理念。今年,多个会场引入了同传大模型,这一创新举措给参会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总台记者康骏驰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的会场内介绍道:“今年,会场首次引用了同传大模型。它可以把中文演讲内容实时同步翻译成英文,显示在大屏幕上。同时,它还能复刻我的音色,让我做到像同一个人用不同的语言对现场的嘉宾进行演讲。”
据了解,会场使用的同传大模型采用端到端架构,这与此前的传统同声传译软件大不相同。传统的软件需要先将语言转为文本,再翻译文本,最后输出语音,过程较为繁琐。而同传大模型则大大提升了实时性和翻译质量。某引擎平台产品经理蒋瑞丹表示:“大模型本身有海量的数据信息理解能力,会更好地充分理解上下文,从而保证整体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度。”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科技办会特色,包括利用前沿技术打造多种科技办会场景,如会场外有多功能服务机器人,会场内引入同传大模型提升翻译体验等。展现了年会在科技应用方面的创新与突破,让参会者充分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魅力。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6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