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的创业历程与公司发展。详细介绍了泡泡玛特上市后的起伏、2024年亮眼的业绩表现,尤其是海外市场和毛绒品类的突出增长。还阐述了王宁对公司未来的规划,包括业务拓展、市场布局等方面。
多年之前,那个拒绝王宁的投资人,恐怕怎么也想象不到,如今的泡泡玛特(09992.HK)已然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市值高达两千亿港元的上市公司。
这位“85后”青年才俊王宁,在2010年毅然踏上创业征程,创办了泡泡玛特。经过十年的拼搏与奋斗,于2020年成功将公司送上了港股的舞台。王宁身上环绕着诸多耀眼的光环,他所创立的泡泡玛特已然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潮玩龙头企业。他凭借着卓越的商业智慧和创新能力,成功打造出了一个庞大的“IP宇宙”,让手办潮玩这一原本小众的文化现象,演变成了席卷全球的商业热潮。就在去年7月,年仅37岁的王宁首次登上了福布斯中国CEO榜单,成为该榜单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白手起家创始人,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创业故事。
上市之后,泡泡玛特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股价和业绩的大起大落,外界对公司的评价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然而,2024年泡泡玛特交出的最新成绩单,似乎又让王宁的创业故事成为了经典的成功叙事典范。
3月26日,泡泡玛特发布了2024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去年泡泡玛特的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了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净利润为34.0亿元,同比增长185.9%,这样的增长速度堪称惊人。
在这份业绩翻倍的优异成绩单中,海外市场无疑是最核心的贡献力量。去年,泡泡玛特港澳台及海外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3.7倍。而推动这一增长的最主要IP,除了核心品类手办之外,新的增长点则是在全球范围内成功出圈的超级IP“LABUBU”。去年,包括LABUBU在内的THE MONSTERS营收同比增长超过7倍,成为拉动公司业绩增长的强劲动力。
一贯低调内敛的王宁,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的媒体沟通会上,罕见地流露出了强烈的分享欲。他兴致勃勃地聊起自己对海外市场的详细规划,表达了对欧美市场增长的坚定看好;谈到新品类的拓展节奏时,更是条理清晰、信心满满;还分享了毛绒品类爆发背后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以及自己对资本市场表现的切身感受。
尽管公司的发展基数越来越大,但王宁对2025年依旧充满信心。他在接受时代周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整个集团营收有信心达到200亿元,预计同比增长50%;海外市场营收有信心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速保持超过100%,成为集团核心业务的重要推动力。展望未来,泡泡玛特将逐步实现从百亿营收到千亿营收的宏伟目标。
王宁说自己是P人(mbti一种表述,特征是注重过程,喜欢探索未知),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战略思考方面。未来几年,他希望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积木、饰品、乐园等新业务的拓展上。同时,泡泡玛特并不追求门店数量的盲目扩张,国内门店的规划重点是对现有门店进行改造升级,以提升用户体验和品牌形象。
“海外市场我们希望能再勇敢一点,争取拿更好的门店,开更多地区的旗舰店,能把整个品牌往上走。如果非要说OKR,那就是希望有一天(公司)成为世界的泡泡玛特。”王宁坚定地说道。
3月26日财报发布当天,泡泡玛特股价上涨10.87%。3月27日,泡泡玛特盘中股价一度达到160港元/股,创上市以来新高。截至3月28日午间收盘,泡泡玛特股价微跌2.02%,为150.6港元,总市值2022.47亿港元。
毛绒爆发增长背后
泡泡玛特在去年首次对四大品类进行了拆分,分别是手办、毛绒、MEGA、衍生品及其他。其中,最大收入来源“手办”在去年的高基数下,依旧实现了同比增长44.7%,不过收入占比降至53.2%。
泡泡玛特的毛绒产品成为了去年增速最快的品类,收入为28.3亿元,同比增长1289%;其收入占比从去年上半年的不到10%,大幅提升至21.7%,超越了MEGA、衍生品及其他两大品类,成为公司的第二大品类。
毛绒产品上市时间并不长,2023年泡泡玛特才正式推出该品类。当时,公司一直苦苦寻觅,却始终没能找到“特别完美”的产品。直到公司内部召开产品会时,搪胶毛绒的出现才打破了这一僵局。
据泡泡玛特介绍,他们对毛绒类产品脸部进行了工艺创新,采用搪胶工艺让产品面部表情更加鲜活灵动;同时,毛绒玩具方便展示,还能作为穿搭配饰。这对于有分享、展示需求的年轻消费群体而言,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如今,在包上挂一个LABUBU毛绒似乎已经成为全球年轻人的潮流趋势。
LABUBU是泡泡玛特“THE MONSTERS精灵天团”中的一员。去年4月,在泰国顶流明星Lisa的“野生代言”下,LABUBU在泰国迅速流行起来,引发了抢购浪潮,并很快席卷了中国和东南亚市场。
王宁在媒体沟通会中表示,LABUBU毛绒的成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公司组织的变革,两年前泡泡玛特对整个产品部进行了拆分,新产品部门独立运作,这不仅诞生了更多新品类,也加快了各个品类开发的速度;二是泡泡玛特成功引领了“搪胶”毛绒品类的发展潮流。
泡泡玛特首席运营官司德认为,LABUBU的爆发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市面上绝大多数IP公司都是靠内容做IP,但泡泡玛特的路径不一样,“我们是靠产品做IP,所以我们不断在内部讲,产品和IP同样重要。”
泡泡玛特内部创造出搪胶品类后,随后从设计、供应链等各方面持续投入。去年LABUBU毛绒的爆火对泡泡玛特的供应链带来了巨大考验,司德说,去年最难的就是供应链管理,公司在提升产能的同时还要保证产品质量。
据司德透露,去年三月左右,泡泡玛特月产能约30万只,如今月产能将近1000万只。“这不是一个正常企业能经历的曲线,所以很痛苦,要找到合适的产能,还要培训好整个流程,达到质量标准等等。”司德感慨地说道。
泡泡玛特将自己定位为IP公司,近几年正以IP为核心进行全面改变。一个重点布局是,泡泡玛特正在积极探索手办之外的更多新品类,比如2023年推出的毛绒品类,2024年推出的积木、饰品等。
如今,泡泡玛特对IP的打造也不再局限于产品本身。2023年,公司推出了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在王宁看来,城市乐园的意义在于为IP提供更厚的土壤,可以丰富LABUBU等IP内容、帮助IP更好地传播。
今年夏天,泡泡玛特还会推出以LABUBU、星星人为主题的短片。“从内容角度,我们此刻对它的利润没有太多想法,更希望能把故事讲好。一方面让粉丝更理解IP,另一方面也希望获得更多新用户。”王宁说道。
今年发力欧美市场
泡泡玛特去年快速增长的核心在于海外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根据财报,泡泡玛特将经营区域划分为中国内地、港澳台及海外两大部分,其中港澳台及海外业务去年营收为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收入占比已经接近四成,达到了38.9%。王宁表示,今年海外市场收入可以保持超过100%的增长,海外收入占比有信心超过50%。
泡泡玛特自2018年开始进行全球化布局,真正出海则是在2020年。当年9月,泡泡玛特在韩国开出海外首家门店;至2021年,其海外门店数量只有7家。2022年,泡泡玛特海外步伐开始提速,2022年、2023年,其海外门店数量分别为43家、80家;2024年增长至130家。
2024年,泡泡玛特在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意大利、西班牙5个国家开设了首家线下门店,成功拓展了其在东南亚和欧洲的空白市场;并在泰国、越南、韩国开设主题店,希望借此提升其IP品牌影响力。
从区域来看,泡泡玛特的东南亚市场营收占比最高,且业务增速最快。去年,东南亚市场营收占比为47.4%,同比增长619.1%;而北美营收同比增速也超过5.6倍。
泡泡玛特的出海策略,是先进入地理位置更接近、文化差异更小的东南亚市场和日韩,再逐步拓展欧美等市场。
王宁表示,北美市场非常庞大,仅这一市场2025年的收入有希望达到泡泡玛特整个集团在2020年的收入规模,即约25亿元。
根据泡泡玛特透露,今年一季度,美国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00%,收入规模已经接近该市场去年全年的收入。目前,泡泡玛特已经在美国开设26家门店,今年初到明年将再开出两家旗舰店。“我们希望通过旗舰店扩大销售规模,同时帮助品牌带来更好体验。”司德表示。
泡泡玛特国际业务总裁文德一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海外业务线下门店布局将是公司的重要策略,目前海外市场线下门店占比约为60%。“去年我们在海外布局的共识是东南亚市场,今年欧美市场是我们的重点区域。”他说道。
不过,无论开店还是拓展SKU,泡泡玛特一贯的风格是相对克制。
王宁说,不管国内国外,泡泡玛特都不会激进地开设大量门店,也不会进行大量的市场推广。他希望公司的市场费用、运营细节都能控制得越来越好。未来泡泡玛特在北美店铺的质量和数量都会有较大提升,“北美未来会成为海外业务中有较大幅度增长的市场。”
本文围绕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及公司发展展开。先讲述王宁创业及泡泡玛特上市后的起伏,2024年公司业绩亮眼,海外市场和毛绒品类贡献巨大。王宁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有明确规划。同时,详细介绍了毛绒品类增长原因和海外市场拓展策略,泡泡玛特正以稳健步伐迈向全球潮玩市场。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6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