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QQ短视频停止服务这一事件展开,分析了其不受Z世代喜爱的原因,对比了同期诞生的微信视频号的成功,探讨了QQ进行“瘦身”计划的背景和必要性,以及未来QQ在社交与内容方面需要寻找平衡点、提升差异化优势的发展方向。
4月2日,已经面世5年的QQ短视频将正式停止服务。《中国经营报》记者从腾讯方面了解到,公司内部人士把QQ短视频停止服务解读为QQ为实现革新而主动进行的一次“瘦身”操作。其目的在于优化用户体验,聚焦核心优势,进而探索其他更具潜力和对用户更有价值的发展方向。
有意思的是,几乎和QQ短视频同期诞生的微信视频号,却慢慢成为了腾讯新的希望。在近几年多次的财报内容以及财报电话会议上,微信视频号都得到了点名表扬。
依据腾讯2024年财报显示,2024年QQ月活用户数同比下降了5%,降至5.24亿人,与微信13.85亿人的月活数据相比,差距进一步拉大。从易观千帆检测的数据能够看出,过去一年里,微信的月活数据还在缓慢上升,而QQ的月活数据则是缓慢下滑。
Z世代不爱QQ短视频
QQ是一款诞生于1999年的“高龄”社交产品,如今逐渐成为了Z世代(主要是95后、00后)的聚集地。这和QQ主动放弃全年龄段覆盖,将战略重心聚焦在年轻群体上密切相关。
和微信主打“工具性”与“效率”不同,QQ着重强化“娱乐性”和“情感联结”。这种策略使得QQ在95后用户中的占比超过了微信,成为了承载“青春记忆”的载体。
微信简洁的界面曾被年轻人调侃为“长辈应用”“无聊的支付工具”。而QQ所提供的聊天标识(像“小火苗”)、厘米秀虚拟形象、多样化表情包等功能,更符合年轻人塑造“社交人设”的需求。并且,相较于微信的熟人社交圈,QQ的匿名性和开放性更有利于年轻人自由表达小众兴趣。
“00后”大一学生叶辰(化名)展示的每周手机屏幕使用时间显示,抖音排在第一位,时长超过11个小时;QQ排在第二位,时长接近8个小时;微信排在第三位,时长超过3个小时。
叶辰十年前还在读小学,当时在班级流行的一股潮流中,他正式成为了QQ的用户。至今,他依然活跃在QQ上,但却不喜欢在QQ上看短视频。
叶辰对记者说:“和同学、家人的聊天主要在微信,在QQ纯粹是玩。我喜欢在各种喜欢的群聊里放飞自我。”
在西安读大学的宋清安(化名),使用QQ最主要的动机是玩游戏。他表示:“聊天在微信,因为好友几乎都在微信上。”
2020年前后,抖音、快手快速发展,短视频成为了抢夺用户时间的有力武器。腾讯也全力向短视频领域进军,除了推出多款独立短视频产品外,2020年旗下的两款超级社交产品微信和QQ也拓展到了短视频方向。
2020年1月,微信视频号开始灰度测试。2020年4月,QQ短视频的前身“QQ小世界”正式上线,最初它被定位为内容娱乐社区,支持图文和短视频内容。QQ用户无需创建新账号就可以使用,并且依托QQ社交关系链能直接展示好友的短视频内容。
2023年12月,腾讯将“小世界”更名为“QQ短视频”,进一步强化了其短视频产品定位,并将其置于QQ APP首页底栏的一级入口中间位置。更名后的QQ短视频在界面设计上与抖音、快手等主流短视频平台高度相似,采用单列全屏上下滑动模式。
尽管QQ短视频位于首页下端的C位中心位置,但叶辰几乎没有刷过这个短视频。宋清安在QQ短视频推出后,曾经刷过一段时间,但很快就回到了抖音和视频号,现在他每天都会花1个多小时在抖音和微信上。
叶辰告诉记者:“就觉得(QQ短视频)不好看吧。短视频主要就是在抖音上看,微信视频号也不看。”叶辰和宋清安还分别向记者透露,他们大学宿舍的舍友几乎都是在抖音刷短视频。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对记者指出,QQ短视频没做起来最大的问题是“用户需求错配”。“QQ用户对短视频的内容偏好(如二次元、游戏)与平台供给(泛娱乐内容)之间不匹配,而且QQ短视频的算法推荐机制弱于抖音,所以导致产品留存率低。”
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表示,QQ的社区生态以社交互动为主,QQ短视频内容生态建设不足,用户使用QQ时更关注社交关系而非短视频。从外部竞争来看,QQ短视频面临着抖音、快手及微信视频号的竞争,却缺乏差异化的优势。
难以复制的视频号
2025年1月,微信视频号获得了腾讯内部最高产品荣誉“名品堂”,历史上仅有微信公众平台、腾讯新闻客户端、《PUBG Mobile》等少数产品获此殊荣。在近年来的腾讯财报中,视频号的成绩也多次被提及,刚刚发布不久的腾讯2024年年报中提到“视频号总用户时长同比快速增长”。而同期诞生的QQ短视频则显得默默无闻。
刘兴亮是最早一批获得视频号内测资格的创作者之一,至今仍然坚持在视频号发布内容,并且不乏一些播放量超过10万的短视频作品。
对于视频号能够成功的核心逻辑,刘兴亮对记者分析指出,首先是微信社交关系链的天然优势,视频号依托微信12亿月活的社交网络,用户分享行为可直接触达朋友圈、社群,形成“社交裂变链”,视频号直播间的分享率是抖音的2.3倍。
覆盖全年龄段用户也是视频号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数据显示,视频号中现在银发群体的用户时长能够占整体用户时长的38%。而QQ核心用户为Z世代,难以突破圈层限制,QQ的年轻用户更注重兴趣社交(如扩列、养火),短视频消费习惯未被充分培养。
生态协同不足,也是QQ短视频难以做大的关键。“视频号偏向内容消费,而微信具备‘社交 + 支付 + 商业’一体化能力。但QQ短视频内容与QQ核心功能(如QQ空间、虚拟形象)关联性弱。”刘兴亮说道。微信公私域融合的闭环生态,使得视频号可以和公众号、小程序、企业微信无缝衔接,构建了从内容种草到交易转化的完整链路(例如公众号引流→直播转化→私域沉淀),并且使复购率提升了5倍。
传播星球联合创始人由曦也指出,QQ作为社交平台,其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和虚拟商品销售等。而短视频业务的货币化方式与社交平台有所不同,需要更多的内容付费、电商等收入来源,QQ缺乏这样的闭环路径。
QQ瘦身
由于运营策略调整,QQ短视频业务自2025年4月2日起(若遇特殊情况可能延后调整),不再支持用户发布个人作品和浏览他人的作品等体验。用户过往的短视频作品将自动保存至QQ空间。
一位长期观察腾讯产品的分析师表示,QQ短视频业务调整并非一次孤立的动作,而是QQ坚定推进“瘦身”计划的其中一环。瘦身变革虽然会伴随短期阵痛,但敢于取舍,才能轻装上阵,聚焦和探索对用户最重要的功能,重塑产品的独特价值。
对于许久没有使用QQ的80后、90后用户来说,QQ的logo似乎没有什么明显变化,但再次打开QQ,页面感觉却十分陌生,因为出现了很多陌生的“频道”“市集”“结伴”等等。
作为拥有26年历史的“超级社交APP”,QQ已形成覆盖社交、娱乐、工具等多维度的庞大功能生态。但从2024年起,QQ开始启动“瘦身计划”,已经陆续下线多项非核心功能,例如状态广场(曾用于展示超级QQ秀、QQ小窝等动态内容)、QQ宠物/QQ堂、QQ群邮件/签到等功能。
QQ庞杂的功能,导致一部分用户抱怨QQ安装包体积过大,以及操作卡顿问题等,对产品造成了反噬。更为重要的是,QQ还面临较大的用户流失挑战。2024年财报显示,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用户数为13.85亿人,同比增长3%;QQ移动端月活用户数为5.24亿人,同比下降5%。
QQ短视频的关闭,意味着QQ还需要寻找社交与内容的平衡点。“短视频业务作为QQ近年新增的非核心功能,未能有效拉动用户增长,反而因功能冗余导致用户体验下降。同时,QQ短视频与微信视频号同质化竞争导致资源浪费,收缩战线是腾讯生态协同的必然选择。”刘兴亮对记者指出。
但只是删减冗余的功能,就能让用户重新回到QQ吗?QQ或许还需要创新一些能吸引用户回归的功能,聚焦QQ差异化优势的提升。
由曦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的红利逐渐消失,社交平台面临用户增长放缓的压力,社交平台需要提供更多元化、丰富的内容和功能来吸引用户,同时也要保证社交体验的顺畅和便捷,以保持用户活跃度。
本文围绕QQ短视频停止服务事件,深入剖析了其失败原因,包括用户需求错配、内容生态不足、缺乏差异化优势等,对比了微信视频号的成功因素。同时阐述了QQ进行“瘦身”计划的背景和必要性,指出QQ面临用户流失和功能冗余问题,需要寻找社交与内容的平衡点,创新功能提升差异化优势,以应对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放缓的压力。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7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