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年坚守南沙礁,热血铸就戍边魂 从南沙到北极:跨越温差的戍边使命

一位驻守南沙岛礁 20 年的二级军士长,今年 1 月与战友前往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北极哨所开展联学共建活动的经历,展现了边海防军人在不同地域坚守相同使命,克服恶劣环境,守护祖国领土领海的精神。

今年 1 月,我和 4 名战友踏上了前往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北极哨所的征程,开展联学共建活动。在这里,我们与北极哨所的哨兵们一同投入训练,一起在皑皑白雪中巡逻。在这过程中,大家毫无保留地分享着戍边执勤的宝贵经验。

从温暖的南沙岛礁出发,那里的气温接近 30 摄氏度,而我们来到了零下 40 多摄氏度的极寒北极之地。这巨大的温差,让我内心感触极深。我深切地体会到,虽然地域不同,但我们边海防军人肩负的使命却是相同的。不管是在南海那一片宁静又重要的岛礁上,还是在遥远的北国边陲,面对恶劣的环境,我们都必须日复一日地坚守,用心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领土和领海。

华阳礁,它是祖国驻守的最南端的南沙岛礁,也是我坚守了整整 20 年的地方。时间回溯到 2005 年,新兵训练结束后,我便主动申请到南沙岛礁工作。我跟着补给船,在茫茫大海上颠簸了 7 天之久。当我终于看到礁堡上那面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时,那一刻,我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湿润了眼眶。

在华阳礁守礁的日子并不好过。那时,我们的用水十分紧张,每天都是按杯定量分配,洗澡基本只能靠老天爷下雨。因为这样恶劣的条件,许多战友都患上了皮肤病。而且,这里没有娱乐设施,也接收不到广播电视信号。但即便日子如此难熬,我们守礁的 11 个人依然挺直了脖子,高唱着“吃遍南沙千般苦,人民幸福我荣光……”那激昂的歌声从礁盘远远地传了出去。

班长曾对我说,来南沙就得有真功夫。我所学的专业是柴油机发电,这个专业涉及 12 门学科,操作的仪器技术含量也很高。为了能够熟练驾驭它,我不断地查阅图纸、翻看资料,有时候对着半页纸都要琢磨一整天。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去掌握,还在本子上详细记录着各种专业知识和故障处置流程。到如今,这样的笔记我已经记了 20 本。

发电机房虽然没有硝烟弥漫,但对于我们来说,它不是战位却胜似战位。我和战友们通过科学测算、精细配电,最大限度地强化了每个作战单元的供电效益。在巡检线路的时候,我常常俯身在机器上,侧耳倾听嘈杂声中起伏的节拍,这样就能更准确地识别机器的运行状态。久而久之,我渐渐练就了“听音辨故”的本领。为了尽快熟练掌握新装备,有段时间,我索性直接到舱室打地铺。经过努力,我成功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有一次,海水冷却循环池液位突然下降,如果不及时恢复设备运行,全礁就会面临断电的危险。我凭借着对装备的深入了解,快速分析原因并成功修复了故障。

回首过去的岁月,“南沙精神”一直滋养着我,“南沙卫士”这个光荣的称呼也时刻鼓舞着我。“在辽阔南海的高脚屋上,有一群好男儿手握钢枪……”每当霞光漫天,看着从礁石路上迎面走来的巡逻战士的身影,我的耳畔就会响起那嘹亮的《南沙卫士之歌》。

本文通过讲述一位驻守南沙岛礁 20 年的军人前往北极哨所开展联学共建活动的经历,展现了边海防军人在不同恶劣环境下坚守使命的精神。无论是南沙岛礁的艰苦生活,还是努力掌握专业技能保障供电,都体现了他们对祖国领土领海的守护决心。“南沙精神”激励着他们,让他们在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不断前行。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云淡风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7925.html

(0)
云淡风轻云淡风轻
上一篇 2025-03-30
下一篇 2025-03-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