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展开,详细介绍了工程中沙颍河线颍上站工程的开工情况,阐述了其对阜阳水资源配置、农业发展等方面的意义,还介绍了太和界首临泉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进展,最后说明了二期工程整体投资进度及带来的巨大效益。
近日,一场备受瞩目的开工仪式在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沙颍河线颍上站工程现场隆重举行。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标志着引江济淮二期工程阜阳段建设正式迈入全面提速的崭新阶段。
引江济淮工程,作为一项跨流域、跨省的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安徽现代水网骨干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该工程精心规划为一期、二期建设,其核心目标在于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有效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这一严峻问题,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宛如一场及时雨,为皖北地区构建起了淮河、长江的“双水源”保障体系。我省正在大力推进的“让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能否取得预期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期工程的顺利推进情况。
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
在施工现场,工程车和挖掘机同时启动,轰鸣声与鸣笛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奏响了一曲激昂的建设乐章。这标志着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沙颍河线阜阳颍上站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据安徽建工水利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现场负责人易善春介绍,颍上站犹如沙颍河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第一级提水泵站,静静地坐落于沙颍河的下游。为了将下游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上游的阜阳市区以及太和、界首、临泉等重要产粮地区,工程团队精心规划,拟新建颍上、阜阳、耿楼、杨桥4座提水泵站。
沙颍河线输水工程是引江济淮二期输水干线工程3条输水线路中的重要一环。它巧妙地利用颍河和泉河进行输水,其主要供水目标涵盖了农业、工业和生态用水等多个重要领域。供水范围覆盖了除阜南外的7个县市区,具有水资源调配、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修复等多项重要功能,宛如一条生命之河,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颍上站设计流量为50立方米每秒,如同一个精准的水利调节器。它选用了4台立式混流泵,总装机7200千瓦,由引渠、清污机桥、主泵房等结构巧妙组成。
易善春自豪地说:“项目创新采用泵站与河道中心线平行设计,这一独具匠心的设计,既像一位忠诚的卫士保障了堤防安全,又如同一条纽带实现了与颍上闸枢纽的完美衔接。”
阜阳市,常住人口超过800万人,是皖北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口大市。同时,它也是皖北地区经济总量最大的市。这一特殊的地位,赋予了沙颍河线输水工程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使其成为阜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阜阳地处淮北平原,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大市。然而,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如同一个阴影,笼罩着这片土地,旱涝灾害也频发不断。安徽省引江济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江水北送建管处副处长洪后兵满怀信心地表示:“通过二期工程调水,就像为阜阳的农田灌溉装上了一个稳定的水源开关,可为阜阳的农田灌溉提供更稳定的水源,大幅提升农业抗灾能力。”
工程建成后,阜阳将如同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形成淮河与长江“双水源”保障格局。年增工业供水能力可满足3个百亿产业园需求,农业抗旱保灌周期缩短15天,沙颍河生态自净能力提升30%以上,为阜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据了解,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总投资203亿元,其中阜阳市境内投资59.61亿元,包括太和界首临泉集中供水工程、沙颍河输水线路工程、颍上县杨湖分水口门工程。目前颍上县杨湖分水口门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余两个工程正如同两支奋勇向前的队伍,抢抓工期加紧施工。
三大县域将告别喝地下水
在引江济淮二期太和界首临泉集中供水工程建设现场,施工工人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正在进行太和、界首调蓄池土方开挖、填筑施工以及取水口泵站钢筋安装、引水涵洞底板浇筑等各项作业,现场一片紧张有序的繁忙景象。
目前,阜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仍以地下水为主,淮河支流(颍河、泉河)地表水仅作为辅助水源。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部分区域就像一位久病的患者,存在水质硬度高等问题,急需长江优质水源这一剂良药来补充。
引江济淮二期太和界首临泉集中供水工程从阜阳市境内茨淮新河取水,经取水口加压泵站提水,采用压力管道输水至太和调蓄池、界首调蓄池和八里庄水库。这一工程宛如一条长长的生命线,将长江的优质水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片渴望水的土地。
据介绍,今年以来,引江济淮工程已累计向茨淮新河补水1009万余立方米,向阜阳市第四水厂供水980万余立方米,如同一场及时雨,保障了阜阳城区供水。然而,太和、界首、临泉等地区还没有喝上引调水,如同嗷嗷待哺的婴儿,急切地盼望着这股清泉的到来。
该工程新建取水口加压泵站,新建干线输水管道两支,一支向北至太和调蓄池,另一支向西供界首、临泉,管道在界首市泉阳镇附近分叉,向西北至界首调蓄池,向西南新建入库涵洞至临泉县八里庄水库,工程概算约11.92亿元。
工程建成投运后,将逐步替换阜阳市境内太和、界首、临泉等地饮用水源,就像给这些地区的居民换上了一件健康的新衣,进一步改善该地区群众饮水状况,提高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截至目前,太和界首临泉集中供水工程取水口泵站及输水管道已完成58%,太和、界首调蓄池完成80%,加压泵站完成60%。该项目有关负责人坚定地表示:“各项目正持续加大人员设备资源投入,强化质量安全管控,确保汛前完成茨淮大堤恢复,预计今年底工程全部完工,届时太和、临泉、界首三县(市)也将喝上引调水,完成供水地下水源替换。”
二期工程投资进度过半
引江济淮工程是跨流域、跨省的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一期工程是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标志性工程,二期工程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引江济淮工程供水涉及皖豫两省14市57个县(市、区),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令人瞩目。
根据安徽省统计局《2024年安徽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24年,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等皖北6市常住人口数量为2634万人。这庞大的人口数量,对水资源的需求如同一片干涸的沙漠,渴望着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带来的甘霖。
与一期工程沟通长江、淮河的主要建设任务不同,引江济淮二期工程主要任务是在一期工程基础上,以城乡供水为主,结合灌溉补水,为区域应对供水安全风险、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条件。这就像一场接力赛,二期工程接过了一期工程的接力棒,继续为皖北地区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定程度上,引江济淮二期工程离2600多万常年生活在皖北地区的人更近、带来的好处更直接。而最根本、最关键的一大好处就是,为皖北地区构建了淮河、长江的“双水源”保障,以此支撑皖北地区实现2600多万人告别喝地下水、城乡发展打破水资源瓶颈制约,堪称“史诗级”大跨越。
二期工程建设主要由输水干线工程、骨干供水工程构成。输水干线工程包括沙颍河线、涡河线和淮水北调扩大延伸线,利用现有河湖598.51公里,铺设管道77.3公里、箱涵1.91公里,新建鱼道一座,复建新庄水库工程,新建及重建水闸7座,新建、扩建泵站17座。骨干供水工程包括大官塘和五水厂供水工程、合肥水源工程、阜阳市太和临泉界首供水工程、庐江水源工程(省自筹项目)等4项,以及其他新建、扩建、改造分水口门(泵站)15处。共新建、改造泵站21座,新建管线总长139.87公里,新增太和、界首两处调蓄工程。
今年以来,引江济淮二期工程锚定目标、加快施工,各项建设进度不断“刷新”。截至2月底,引江济淮二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7.56亿元,占二期工程总投资203.17亿元的52.94%。
据介绍,引江济淮二期工程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释放引江济淮工程在优化水资源配置、农业应急抗旱、城市备用水源、河湖生态保护中的巨大潜能,为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详细介绍了引江济淮二期工程的相关情况,包括沙颍河线颍上站工程开工、太和界首临泉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进展以及二期工程整体投资进度。该工程对于优化皖北地区水资源配置、改善群众饮水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原创文章,作者:逸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7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