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卷入“霉斑内裤”事件,儿童一次性内裤仍在售 屈臣氏“霉斑内裤”风波引关注,质量问题再敲警钟

本文围绕屈臣氏卷入的“霉斑内裤”风波展开,详细介绍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包括屈臣氏的回应,记者的调查发现,还提及屈臣氏过往多次被行政处罚的情况以及其在中国市场发展遇到的瓶颈。

近期,屈臣氏陷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霉斑内裤”风波之中。

在3·15晚会曝光“一次性内裤徒手制作不灭菌”这一行业乱象的同一天,女演员郭晓婷在微博发声。她表示自己曾在旅行和出差时多次使用一次性内裤这类产品,而在曾经购买的一次性贴身衣物上发现了疑似霉斑或污渍的异物。郭晓婷还指出,可能有不少消费者和她一样选择了这款产品。

网友们通过对比郭晓婷发布的配图,发现该款一次性内裤正是屈臣氏舒适免洗棉内裤。此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众多网友纷纷反馈,自己购买的也是同款商品,可这些内裤“质量安全根本没有保证”,不少人还表示“不敢再用了”。更有网友质疑道:“这些货是怎么摆上屈臣氏货架的?”

面对舆论的质疑,屈臣氏中国发布声明回应称:“屈臣氏十分重视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反馈意见,目前我们正在对有关产品的生产环节进行全面复查和追溯。同时,出于对消费者体验的高度重视,我们已暂时停售该产品。”

然而,3月18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进行调查时却发现,屈臣氏旗舰店仍有儿童一次性内裤在售。

屈臣氏旗舰店仍有儿童一次性内裤在售

当天,记者在屈臣氏官方旗舰店看到,该店铺拥有粉丝950.5万。通过搜索关键词得知,店内有两款与“一次性内裤”相关的商品正在售卖。一款是售价29.9元的“两天一夜出行包(一次性套装)”,里面包含一次性毛巾、日抛内裤、日抛袜等商品;另一款是售价55.6元的“儿童一次性内裤”,它们的历史成交量分别为7单和47单。

屈臣氏卷入“霉斑内裤”事件,儿童一次性内裤仍在售 屈臣氏“霉斑内裤”风波引关注,质量问题再敲警钟

屈臣氏天猫旗舰店在售的儿童一次性内裤等商品。

随后,记者向客服询问郭晓婷购买的“屈臣氏舒适免洗棉内裤”是否存在出现霉斑等异物的情况,客服表示“您的问题会记录反馈专员核实”。而对于“两天一夜出行包(一次性套装)”和“儿童一次性内裤”的质量安全问题,该店客服人员称,其具备严格的供应链审查流程和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所售产品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

此外,记者在电商平台还发现,除了屈臣氏旗舰店外,仍有部分店铺在销售“屈臣氏舒适免洗棉内裤”。在售产品包装信息显示,该商品成分为100%棉,“采用低腰设计,内加棉布底,提供额外保护”,其委托生产企业为广州屈臣氏个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被委托生产企业为东莞市芬乐制衣有限公司。

天眼查显示,东莞市芬乐制衣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本为500万元,经营范围涵盖产销及加工服装、内衣裤、卫生用品类(纸内裤);广州屈臣氏个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2月,注册资本为7160万港元,是一家以从事零售业为主的企业,经营范围包括互联网销售、个人卫生用品销售、化妆品零售等,分支机构信息显示,该公司拥有800家分支机构。

记者分别致电上述两家企业,东莞市芬乐制衣有限公司的电话接通后,对方听到记者询问“屈臣氏舒适免洗棉内裤发现异物”一事便挂断电话,之后再无法打通该公司电话;广州屈臣氏个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的电话则无人接听。

因擅自配制化妆品、发布虚假广告等,屈臣氏曾多次被行政处罚

作为一家知名的零售品牌,屈臣氏曾多次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点名”。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12月,上海屈臣氏日用品有限公司因擅自配制化妆品,违反《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条第五项规定,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5.3万余元,并没收包装材料;2023年8月,上海屈臣氏日用品有限公司因发布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具有特殊“美白”功效的虚假广告、普通食品宣传有保健功能的虚假广告,被上海市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8万元;2023年3月,北京屈臣氏个人用品连锁商店有限公司东城第四分店因经营未备案的普通化妆品,被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6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70.7元和非法财物。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发稿时,共有17394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屈臣氏”,投诉内容多集中在“促销不实”“质量问题”“售后服务差”等方面。其中,有消费者反映其在屈臣氏App下单两盒内裤,收到货后发现其中一盒的外包装破损,“内裤也有破损的洞”;还有人称其购买的屈臣氏擦脸巾出现了质量问题,“严重破损,影响使用,但商家拒绝处理”。

官网信息显示,屈臣氏是屈臣氏集团旗下的零售品牌,业务遍布亚洲、欧洲及中东16个市场,经营8000家店铺。在登陆中国市场早期,凭借门店扩张带来的高渗透率、独家代理及自有品牌占有的高比例以及创新的会员模式,屈臣氏曾经占据着有利的市场地位。

然而,随着线上购物平台的迅速崛起,以及新式美妆集合店等多方面的竞争“夹击”,屈臣氏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据屈臣氏集团母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和记实业”)2024年中期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零售部门由屈臣氏集团旗下公司组成,其中,保健及美容产品分部占零售部门2024年上半年收益的88%。

具体到中国市场表现,长江和记实业在报告中指出,报告期内,因店铺人流量不足,中国保健及美容产品业务的同比店铺销售额下降了18.6%。从数据来看,屈臣氏中国保健及美容产品收益总额为68.79亿港元,上年同期为88.84亿港元,同比下降23%;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2.5亿港元,同比下滑67%。

与此同时,屈臣氏中国保健及美容产品的店铺数量也在缩减,截至去年6月30日,店铺数量为3775家,与上年同期的3780家相比,净减少5家。

屈臣氏此次“霉斑内裤”风波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暴露了其产品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屈臣氏过往多次受到行政处罚,再加上当前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线上购物平台和新式美妆集合店的冲击,使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销售额下降、店铺数量缩减等问题凸显。屈臣氏需要在产品质量把控和市场策略调整上做出努力,以应对当前的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517.html

(0)
江月浔江月浔
上一篇 2025-03-18
下一篇 2025-03-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