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丹江口市武当山紫霄大殿保护修缮工程正式启动的消息。详细介绍了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历史地位和紫霄大殿宝顶的情况,包括宝顶开启后发现的历代钱币,以及后续的文物处理和大殿修缮计划,还提及了此次修缮的目的和预计完工时间。
光明日报十堰3月29日消息,3月27日上午,伴随着大殿屋顶花脊正中央宝顶缓缓开启,位于湖北十堰丹江口市的武当山紫霄大殿保护修缮工程正式拉开了帷幕。
武当山古建筑群,那可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皇家道教建筑遗存。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唐贞观年间开始奠基,历经宋元时期的不断积淀,到了明永乐年间,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时刻,当时有着“北建故宫,南修武当”的宏大壮举。2012年,武当山古建筑群凭借“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这一盛誉,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紫霄大殿屋顶的宝顶造型独特,呈葫芦状,一共有4层,且所用材料全部为琉璃。这个宝顶可不简单,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更蕴含着极高的文物价值。为了确保能安全地开启这一珍贵文物,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中心可是下足了功夫,特邀了多位重量级、多学科的文物专家亲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当天上午,由故宫博物院工程管理处原处长、高级工程师尚国华,故宫博物院工程管理处处长、高级工程师王辉,以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康予虎组成的专家组,小心翼翼地打开宝顶后,有了令人惊喜的发现。在宝顶内共找到了历代钱币共计343枚,其中银元125枚、铜钱218枚。随后,专家组在室内对宝顶所藏的这些文物进行了初步的清点、整理,并将其入库封存。据专家初步鉴定,最早的铜币是北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发行的崇宁通宝。
据了解,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中心接下来将按照文物专家的建议,组织专家对宝顶内的文物进行一系列细致的处理,包括除尘、清理、分类、维护和研究等工作。在修缮大殿的过程中,还会对紫霄大殿屋面的建筑构件、瓦件纹饰、营造技艺以及历史文献进行详细的梳理研究,完整记录每一个细节,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科学的修复。
同时,会利用多学科研究方法,科学真实地揭示古建筑的历史信息,并且严格依据这些历史信息对建筑进行病害去除和结构加固。此外,还会建立优秀工匠档案,以提升遗产地工匠的水平。在整个修缮过程中,会进行全方位的记录,为后续的研究和今后的古建筑保护工作提供详细的历史资料。
紫霄宫是武当山保存最为完整的“九宫”之一。在此之前,分别在1993年和2012年曾先后进行过修缮。此次再度进行修缮保护,主要目的是消除文物建筑因自然风化、环境影响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损伤,从而确保文物建筑的安全。此次保护修缮工程预计将于2025年10月1日前完工。
本文围绕武当山紫霄大殿保护修缮工程展开,介绍了工程启动情况、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历史地位、宝顶文物的发现及后续处理,以及大殿修缮的具体计划和目的,预计2025年10月1日前完工,此次修缮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意义重大。
原创文章,作者:煮酒氤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7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