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预交金调整,多部门协同保障就医秩序,住院预交金降低,看病结算更便捷!

本文围绕国家卫生健康委调整看病预交金这一举措展开,介绍了调整原因、住院预交金降低幅度、结算相关问题及各部门的应对措施,体现了为群众办实事的理念。

看病预交金调整,多部门协同保障就医秩序,住院预交金降低,看病结算更便捷!

为何要调整预交金呢?

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司长刘魁表示,此次调整预交金,其目的在于切实减轻患者预付资金的压力,从而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整体体验。

交纳住院和门诊预交金这一做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初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患者排队的次数,缩短缴费时的等候时间;另一方面则是将其作为后续治疗的押金,在结算的时候再多退少补。

然而,随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健全,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自助缴费等手段的普遍应用,预交金的作用便逐步减弱。在脱贫攻坚期间,国家要求各地针对贫困人口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政策,并且鼓励各地针对脱贫人口等特殊人群继续执行此类制度,这一政策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引导各地逐步降低预交金的收取额度,同时指导医疗机构积极采用各种移动支付方式,不断扩大结算渠道,为患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在今年初公布的2025年为民服务八件健康实事里,调整预交金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那么,住院预交金会降低多少呢?

按照通知要求,公立医疗机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军队主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将根据住院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方式、结算类型等因素,参考同病种前3年度实际发生的次均住院费用和个人自付费用,合理确定住院预交金额度。

其中,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要降至同病种同保障类别个人自付平均水平。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医院经测算,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某病种过去3年平均住院费用是9000元,医保报销后个人平均自付的费用是3000元,那么该医院向这类病种医保患者收取的住院预交金,就不得超过3000元。

此外,医疗机构还要对常见病种预交金收取额度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的监督。

少了这些预交金,患者看病住院之后的结算会不会排长队呢?

预交金调整看似是一件“小事”,但背后其实有着多个部门、多个机构的“流程再造”。公立医疗机构将持续改进内部工作流程,积极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推行“一站式结算”“床旁结算”“线上结算”等便民措施。

根据要求,原则上公立医疗机构要在患者出院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住院费用结算,今后还要逐步改进,实现24小时内结算。

当然,在取消门诊预交金、降低住院预交金后,医保部门也将协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更好地落实医保预付金管理办法、提升医保基金结算效率,以保障医疗机构资金运转的基本需求,共同维护好医疗服务秩序。

健康为民,就要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把预交金改革这样的一件件实事办好,群众就会记在“心上”。

本文介绍了国家卫生健康委调整看病预交金的举措,阐述了调整原因是减轻患者预付资金压力、提升就医体验,说明了住院预交金的降低标准,还提及了为避免结算排队各部门采取的措施,强调了办好实事对群众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Lam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8017.html

(0)
LambertLambert
上一篇 2025-03-30
下一篇 2025-03-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