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情况,详细介绍了今年本市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一系列规划和举措,包括丰富健康服务、建设特色门诊、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互联网健康乡村门诊等,同时回顾了去年取得的成果。
瞧,怀柔的居民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通过线上方式与专家进行问诊。这一场景,无疑展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为居民带来的便利。从这张资料图中,我们仿佛能看到居民们在便捷医疗服务下的安心与满足。
如今,记忆门诊、儿科门诊、体重管理门诊等各类丰富的健康服务,正如同春日里的花朵,在社区这片土地上遍地绽放。市卫健委明确表示,今年,本市将精心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病种服务清单。不仅如此,还会扩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病特色科室的病种范围。而且,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展药学、血液透析、睡眠、精神卫生等多样化的服务,力求为居民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健康保障。
按照详细的计划安排,今年本市将大力建设不少于20家社区记忆门诊,这对于关注老年人认知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要让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65%,为老年群体的健康保驾护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将基本实现儿科诊疗服务的全覆盖,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此外,还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营养门诊,并把体重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关注居民的健康体重管理。
“老老人”等重点人群一直是基层卫生工作关注的核心重点。市卫健委介绍,本市会进一步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设,做到为有需求的“老老人”应签尽签。值得一提的是,年内本市将建成超过15个家庭医生健康管理中心,这些中心将提供集预防、筛查、治疗、管理于一体的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为重点人群的健康筑牢防线。
“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大医院专家号,把想问的都问清楚了,心里真踏实。”房山区窦店镇的一名患者,刚刚通过互联网健康乡村门诊看上了天坛医院的专家,他对这项服务十分满意。市卫健委表示,本市将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档升级。像这样的互联网健康乡村门诊,今年将建设30个。同时,要动态保持规划内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全覆盖,并且让村卫生室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一体化管理率在年内达到70%以上,让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除此之外,为了全面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本市还将启动新一轮北京市“十、百、千社区卫生人才”遴选工作。并且适度扩大城市退休医学专家支援生态涵养区、中医博士生基层实践等行动的规模,让更多的专业医疗人才为基层百姓服务。
市卫健委还介绍了去年本市社区卫生服务取得的成果。去年,本市10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CT设备,大大提升了基层的检查诊断能力。村卫生室全面一体化管理率达到了50.1%,规划内村卫生室医保服务实现了全覆盖。康复医学科、口腔科分别覆盖了60%和7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血液透析等服务也在15家机构推开。3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儿科诊疗服务,23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了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等13个病种的专病特色科室498个。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延时服务1595.8万人次、疫苗接种25.8万人次。51家三级医院对口支援远郊区156家乡镇卫生院,20余名城市退休医学专家定期赴生态涵养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服务,建成86个互联网健康乡村门诊。
本文围绕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阐述了今年的多项规划和举措,包括建设特色门诊、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互联网健康乡村门诊等,旨在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让居民享受更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回顾去年成果,展示了本市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持续努力和显著成效。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