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完成输电线路防护挡板跨国现场安装的首次指导工作,这是“中国输电线路涉鸟防护经验”首次在国际上成功落地。文章介绍了江苏在涉鸟防护方面的研发成果,以及中巴两国长达七年的技术互鉴过程,还提及了此次安装的具体情况和未来合作方向。
鸟类,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于维持整个生态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鸟类活动也可能给输电线路带来一些潜在风险。4月1日上午,记者从国家电网得到消息,在遥远的巴西南大河州,随着巴西CPFL输电公司的工作人员在T199号杆塔上顺利将防护挡板安装到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圆满完成了输电线路防护挡板跨国现场安装的首次指导工作。
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输电线路涉鸟防护经验”首次在国际舞台上成功落地并被借鉴。江苏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近年来,随着当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大批珍稀候鸟纷纷选择在江苏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
早在2017年,国网江苏电力就积极开展创新研发工作,设计出了环氧树脂防护挡板。这种防护挡板的应用,大幅降低了线路因东方白鹳等候鸟活动污损而发生故障的概率。该示范经验多次在国际舞台上精彩展示,成功吸引了众多海外同行的关注目光。
此次跨国经验交流实践,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中、巴两国电力部门长达七年的技术互鉴。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巴西CPFL输电公司曾分别在2018年和2024年,两次专程赴中国江苏扬州考察电网安全防护管理工作。
就在去年12月,国网江苏电力为巴西CPFL输电公司量身定制了300块轻型环氧树脂防护挡板。今年3月,这些防护挡板顺利运抵巴西。随后,江苏选派了4名专家于3月20日奔赴巴西,进行现场指导安装调试工作。
作为此次合作的试点项目,近十天来,中巴团队精心选定了南大河州中南部两条230千伏输电线路的77基杆塔,线路总长达到219.7公里,且穿越大西洋森林、潘帕草原等多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最新数据统计显示,仅在2024年6月至10月间,这两条线路就因鸟类活动引发了5起跳闸事故,这严重影响到了当地电力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
而在我国江苏扬州,自主研发的防护挡板采用环氧树脂材料,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有效降低了鸟类引发的短路风险。在国内应用后,涉鸟故障率下降幅度超过90%。在安装过程中,团队克服了语言和技术标准差异等诸多困难。他们编制了中葡对照技术手册,并通过调整挡板卡槽倾角及螺栓孔位,成功适配了巴西杆塔的实际尺寸。
国网江苏电力专家颜君凯表示,此次采用的“动态适配”模式,为跨国技术推广提供了一个灵活且具有借鉴意义的范例。
巴西CPFL输电公司运维部经理Gustavo Bystronski Vier热情地表示:“我们非常欢迎中国专家的到来。中国在电力设备和技术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在防鸟装置的应用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满怀期待通过此次合作,提升巴西电网的安全性和环保水平。”
展望未来,中巴团队将认真总结这次跨国合作的经验,编制国际技术规范,并积极探索无人机巡检、线路监测等领域的合作,携手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网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标准化发展。
本文围绕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技术团队指导巴西安装输电线路防护挡板展开,介绍了江苏涉鸟防护研发成果及中巴技术互鉴过程,此次安装克服诸多困难并采用“动态适配”模式。未来,中巴将继续合作推动电网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化发展,彰显了中国电力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合作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煮酒氤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9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