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70岁的宋奶奶患阿尔茨海默病五年,病情逐渐加重,后来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颈深淋巴管 - 静脉吻合术治疗,术后第一天就有明显改善,同时也提到该手术虽为患者带来希望,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群被记忆“抛弃”的老人,他们在记忆的迷雾中逐渐迷失方向。今天要讲述的,就是南通70岁宋奶奶(化姓)与阿尔茨海默病抗争的故事。
宋奶奶有着幸福的家庭,原本也过着平凡而温馨的生活。然而,命运却在五年前跟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从那时起,她渐渐出现反应迟钝的症状,变得十分健忘,还会反复做同一件事。家人带她到当地医院检查后,她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尽管家人一直坚持让她口服药物治疗,可病情依旧无情地逐渐进展。宋奶奶的记忆几乎丧失殆尽,计算力、定向力和理解力都大幅下降,变得少言寡语,生活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差,甚至偶尔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她不记得家人的名字,出门后就找不到回家的路,穿衣、洗漱这些简单的日常行为都需要他人协助。
不过,一个偶然的消息让宋奶奶的家人看到了新的希望。“听说阿尔茨海默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我们赶紧带老人来看看。”近日,宋奶奶的家属带着她来到了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南通六院神经外科(二)主任吴中华介绍说:“阿尔茨海默病的手术治疗,指的是颈深淋巴管 - 静脉吻合术。这是一项通过将颈部深层淋巴管与静脉连接起来的技术。该手术的目的是改善脑部淋巴引流功能,促进脑内代谢废物的清除,从而延缓疾病进程。”
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院的神经外科团队对宋奶奶进行了严格的术前评估,并组织了多学科会诊。经过仔细的检查和讨论,团队确认宋奶奶符合手术适应症。在完善术前准备后,吴中华主任带领团队为宋奶奶实施了手术。手术过程中,医生们在宋奶奶的颈部做了两个微创切口,然后在显微镜下通过荧光显像精准找到淋巴结,最终成功将患者双侧颈部深处的淋巴管与静脉进行了吻合。
奇迹在术后第一天就出现了。“我妈妈的眼睛现在‘有光’了,真的太惊喜了。”术后第一天查房时,家属激动地对医生说,“在我们的引导下,她还能进行简单的对话、读出报纸的标题,这原本是近几年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在病房里,家属们围坐在宋奶奶身边,看着老人的点滴变化,脸上都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吴中华主任提醒道:“颈深淋巴管 - 静脉吻合术作为一种创新疗法,确实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了焕然一新的生活希望。但阿尔茨海默病致病成因复杂,在选择治疗时,还应全面充分考虑。”部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通过MDT多学科评估后可以考虑通过手术延缓疾病进展,一定程度上改善认知功能,但该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术前必须通过专业诊断与充分评估,确保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还要结合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
本文围绕南通70岁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宋奶奶展开,讲述她病情发展后接受颈深淋巴管 - 静脉吻合术治疗并取得良好术后效果的过程。同时强调该手术虽为患者带来希望,但治疗需谨慎,要全面评估,术后结合康复和药物治疗,这也让我们看到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新进展和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云淡风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9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