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推动“小橘灯”计划,助力孤独症青少年融入社会,河北“小橘灯”助残升级,为特殊青少年照亮前路

河北省为推动“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提质增效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包括深化结对机制、建立社区驿站、拓宽就业渠道以及开展知识科普等,旨在为孤独症、智力残疾青少年群体提供精准持续服务,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关爱特殊群体的道路上,河北省积极行动,全力推动“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迈向新高度,通过深化结对机制、建立社区驿站、拓宽就业渠道等多方面举措,为孤独症、智力残疾青少年群体带来了更多的温暖与希望。

记者从团河北省委了解到,为了让“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年各级团组织将从多个关键方面发力。他们将动员广大团员青年以及社会爱心组织,为孤独症、智力残疾青少年群体提供更为精准且持续的服务。

首先是深化结对机制。今年团省委开启了全新的探索,采用“团干部 + 团支部 + 特殊家庭”的帮扶模式。具体来说,就是由一名团干部带领一个高校团支部,共同与一个特殊家庭结成对子,开展接力服务。在服务内容上,团省委也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倡导团员青年和社会爱心组织与帮扶对象至少每月联系一次,每季度为他们办一件实事,每半年一起度过一个有纪念意义的节日,每年帮助他们实现一个微心愿。这样的安排能够确保对特殊家庭的关怀始终不间断。

聚焦孤独症青少年及家庭的实际需求,河北省还将推动各地建立“小橘灯”社区驿站。河北省青年志愿者中心主任李永红介绍:“我们会引导志愿者根据特殊孩子及家庭的意愿,开展多种多样的服务。比如带领孩子参加文体活动、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为家长安排心理疏导和喘息服务,帮助他们了解助残政策、对接就业资源等。”社区驿站将组织社区志愿家庭、高校志愿者、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系统地开展孤独症青少年社会融合、康复训练、家长喘息等服务。

据了解,“小橘灯”社区驿站的服务也有明确的规划。每月至少开展两次服务活动,为孤独症青少年提供手工、绘画、烘焙、阅读等丰富的课程,同时面向孤独症患儿照护者开展康复护理、心理疗愈指导。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次知识普及、社区融入活动,以此推动改善孤独症青少年的生活微环境。

为了帮助大龄心智障碍青年实现就业梦想,今年各级团组织进一步加强了与特教学校、爱心企业的对接。他们推动高校与心智障碍青年家庭结对帮扶,为16岁至25岁的心智障碍青年提供全面的就业服务,包括在校培训、企业对接、技能评估、岗前培训、入职适应支持等。逐步构建起“人力开发、就业指导、供需对接、职场支持、家庭赋能”的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各设区市团委还将培育发展适合孤独症、智力残疾青年就业的洗车服务、食品制作、手工艺品加工等公益项目,进一步拓宽特殊群体的就业渠道。

4月2日,“小橘灯”助残宣讲队正式成立。这支由来自社会组织、特教学校、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等不同领域的40余名队员组成的队伍,将走进校园、社区、机关、企业,开展孤独症知识科普,分享诊疗康复案例。其目的是推动社会各界共同为孤独症青少年营造一个包容、友好的成长环境。

“接下来,全省大中专院校也将组建‘小橘灯’社团,定期在校园内开展宣讲。”李永红表示,河北省将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吸引更多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专业力量参与到助残服务中。通过这些努力,推动“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朝着常态化、专业化、社会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助力孤独症、智力残疾青少年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本文详细介绍了河北省推动“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提质增效的多项举措,涵盖结对帮扶、社区驿站建设、就业服务以及知识科普等方面。这些举措体现了河北省对孤独症、智力残疾青少年群体的关怀,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全方位的帮扶体系,旨在推动该计划常态化、专业化、社会化、品牌化发展,帮助特殊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

原创文章,作者:Lam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0593.html

(0)
LambertLambert
上一篇 2025-04-03
下一篇 2025-04-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