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对行业没落、企业破产现象的感慨,以重资产制造业企业和奶茶店为例,深入分析了企业面临的困境,包括生产线更新的资金压力、产能过剩、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指出各行各业存在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导致内卷和企业被淘汰的共性问题。
近日,有网友在网上发帖,满是感慨地说道:“行业没落了,企业破产了,那报表上所谓的净资产,到最后不过是一堆破铜烂铁罢了。”该网友还回到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公司转了一圈,只见曾经价值几千万的生产设备,如今都露天堆放在地上,任由风吹雨淋,已然彻底报废,让人看了唏嘘不已。
一直以来,就有人不看好重资产企业。因为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生产线需要不断更新,这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资金黑洞。如果企业不投入巨资去改造生产线,很快就会被行业淘汰;但要是投入了,资金压力又极大。
这位网友表示,自己曾在两家制造业企业工作过,深知制造业的艰辛。无论是股东还是工人,想要赚点钱都太难了。只有在行业处于成长期的时候,企业还能有一些盈利;一旦行业进入成熟期或者衰退期,即便大家辛苦打拼,也很难赚到钱。
此帖一经发出,迅速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我们来看看网友们都有哪些“慷慨激昂”的观点:
有网友认为,设备其实并不值钱,除非是通用设备。很多企业破产时,土地才是最值钱的资产。
还有网友举例说,1935年的机床,西班牙至今还在使用,用它给梅赛德斯奔驰生产汽车配件。那家工厂1932年开业,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倒闭,产品利润还相当可观。而且他们的产品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也不追求所谓的性价比。
像三星、台积电、京东方等电子产业就是典型的例子。芯片和液晶屏制造的更新换代速度特别快,美国曾经有一家投资数十亿美元的液晶屏生产线,还没等建成呢,产品就已经被市场淘汰了。三星、台积电等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就必须不断地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否则很快就会被淘汰。所以,虽然它们看似很赚钱,但实际上挣来的现金都投入到了研发和技改中去了。
有网友提出,现代工业应该学习富士康的生产方式,将同一类产品的设计、品牌、生产分开,让生产厂的生产线能够灵活生产同类不同要求的产品。
对于企业破产的原因,很多网友觉得主要是产能过剩。现在想办工厂的人太多了,多得可怕,大家都想当老板,更想当大老板,结果就是恶性竞争,拼价格,最后落得个鱼死网破的局面。
中小私人企业的处境更是悲哀。不上规模吧,就没有竞争力;举债上了规模吧,回本还遥遥无期,说不定行业说凉就凉了。真可谓是上船容易下船难,最后很多企业都落得个倾家荡产的下场。
也有网友指出,这不是制造业的问题,也不是设备重资产的问题,根本问题在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不在上游集团,处于竞争力集团之外。
有网友说得很实在,报表上的净资产,除了真金白银的现金和股票债券能马上兑现,其他的都像是浮云。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一大堆固定资产,包括流水线,一旦形势和政策发生变化,数亿、数千万甚至数百万的流水线以及其他配套设施,几乎都会归零。
其实,不只是重资产企业面临这样的问题,其他行业也有类似的情况。
2024年9月,据媒体报道,多位书亦烧仙草的加盟商反馈,这近两年门店的营业额下滑明显,想要转手、关店的人越来越多。
9月9日下午,“书亦烧仙草倒闭门店太多二手设备滞销”登上了热搜。有媒体报道称,书亦烧仙草的二手设备滞销,有回收商花六七万回收的十几套设备,最后只能当废铁卖了2000元。
由此可见,哪怕是奶茶店之类的小微企业,也存在类似的状况。
说到底,各行各业当前都存在一个较为共性的问题,那就是产能过剩,同质化产品严重。这直接导致了行业内卷,价格不断被压缩,直到没有利润空间,一些企业只能被迫出局,被市场淘汰。而企业的所有设备,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接手,只能被扔进废品回收站。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报表上的净资产,除了真金白银的现金和股票债券能马上兑现,其他的都没什么实际意义。特别是在一些过分内卷的赛道,设备在运行状态时还能值点钱,一旦业务停摆,那就真的成了一堆废铁,没有太多可利用价值了。
对此,你怎么看呢?
本文通过网友对重资产制造业企业破产现象的感慨,以及书亦烧仙草加盟店的困境,揭示了当前各行各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即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导致行业内卷,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设备难以变现,最终被迫出局。提醒企业和投资者要重视行业现状,寻找突围之道。
原创文章,作者:maure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0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