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预警: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新举措

本文聚焦多所高校公布的学业预警名单,介绍了学业预警的定义、机制建立的原因,以及学校在发出预警后采取的帮扶措施,展现了高校对学生学业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的重视。

日前,一则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华南理工大学公布了一份“全校本科生学业预警名单”。这份名单显示,有737名学生受到了学业预警,其中部分学生甚至面临着降级试读的情况。无独有偶,深圳技术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公布了同样的学业预警。这不禁让人好奇,学业预警究竟是什么?高校为何要推行这样的机制?学生受到预警又意味着什么呢?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学业预警。依据华南理工大学的相关规定,当学生不及格学分累计超过15分,就会触发预警;若超过25分,便会面临降级试读;要是再次不达标,就将被劝退。而深圳技术大学则是针对当学期取得的课程学分合计未达到该学期所选课程总学分二分之一的学生给予学业预警。

学业预警: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新举措

其实,对于学业出现问题、可能无法毕业的学生进行预警,并非最近才出现的现象。早在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就明确提出,高校应建立学业预警、淘汰机制。那么,为什么要建立这一机制呢?

学业预警: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新举措

如今,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专家指出,在现代社会,学生的学习习惯、专业偏好越来越多元化,同时,手机、网络等成瘾因素也日益增多。学业预警通过提早干预,成为了加强教育质量管理的必要手段。

学业预警: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新举措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陈志文表示:“我们不能等到学生最后毕业的时候,因为挂科太多而拿不到毕业证。我们要在中间不断进行多层次提醒,打个比方,如果挂科8门就没有毕业证,我们提前到学生有4门挂科的时候,就开始提醒,以此来敦促学生学习。”

动态监测 精准帮扶 助完成学业

在发出预警后,学校并不会就此“撒手不管”。学校会积极跟学生进行沟通,同时联系家长,告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相关政策,并且还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这也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高校对学生学业情况的监测更加动态化、常态化,贯穿于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

以广东医科大学为例,该校对本科学生的学业预警制度已经实行了三年多,其中包括考勤预警与成绩预警。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近100名学生收到了学业预警。令人欣慰的是,其中70%的学生通过学业预警制度的帮扶举措顺利完成了学业。

学业预警: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新举措

广东医科大学教务部主任周艳芳表示:“这更多是一种关怀。比如说最早期的关怀式问诊把脉,学业导师以及专业的导师会与学生一对一沟通,找出问题。接着进行帮扶,既包括学业的帮扶,还包括心理的帮扶。”

通过动态监测、早期干预,学校、学生和家长三方协作,共同为学业困难的学生保驾护航。对于学生来说,学业预警也像是一条底线,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好学习的状态。

周艳芳还提到:“我们在学业预警的过程中,陆陆续续也会收到很多关于教学、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业预警: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新举措

在北京科技大学,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学业研判,把帮扶对象的范围扩大到所有出现挂科的学生。学校开展了由专业课老师指导的朋辈习题课、一对一辅导等帮扶活动,辅导科目覆盖数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

学业预警: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新举措

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高龑介绍:“我们划分了红黄蓝三线的预警机制,如果学生已经有学业警示,或者即将面临学业警示,我们就把他放到红线关注里面。如果学生的必修课学分完不成70%,我们就把他放到黄色预警。所有有挂科的学生,我们都要把他放到蓝色预警里面。通过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理,希望学生刚出现挂科的时候,就能够得到一定外界的辅导和支持。”

本文围绕多所高校发布的学业预警展开,阐述了学业预警的定义、建立机制的原因,以及学校采取的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措施。学业预警不仅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能促使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体现了高校对学生学业的重视和全方位的关怀。

原创文章,作者:Lam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0849.html

(0)
LambertLambert
上一篇 2025-04-03
下一篇 2025-04-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