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广东“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中山古镇照明灯饰专场活动,深入探讨了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带结合所产生的效应。介绍了中山古镇照明灯饰产业的规模与影响力,阐述了跨境电商的强劲发展态势及其为传统产业带来的强大动能,同时分析了传统产业面临的困境及“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的解决方案,并列举了各龙头平台赋能产业发展的案例,最后提及广东未来在该领域的发展规划。
细分产业带和跨境电商相结合,会产生怎样惊人的化学反应呢?3月18日,广东“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中山古镇照明灯饰专场活动盛大举行,为这个问题给出了具体而清晰的答案。
记者来到活动举办地——著名的“灯饰之都”中山市古镇镇。走在街头,随处可见林立的灯饰工厂、门店和卖场,璀璨的灯光即便在白天也让这里如同白昼般明亮。这个面积不足50平方公里的小镇,集聚着3万多家灯饰照明经营主体。它们与周边地区联动,形成了超千亿的灯饰产业集群,其产品更是出口到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市场八成、全球市场五成的灯饰都从这里走向世界。
中山市副市长周作德介绍,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的中山市,拥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18个省级专业镇。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及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在这里蓬勃发展。当照明灯饰、家电、五金、卫浴、服装等传统产业带与跨境电商相遇,几十年积淀的产业优势便产生了乘数效应,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跨境电商为传统产业带来强动能
跨境电商的发展究竟有多强劲?广东省网商协会执行会长、秘书长刘飞娜用一组数据给出了答案。2024年全年,中国出口总额约为25.45万亿元,其中跨境电商出口总额占比约8%,达到了2.04万亿元。
同年,国内排名前20的商业综合体销售额总和约为2760亿元(约381.55亿美元),甚至还不及同时期排名全球第五的电商平台shopee营收的一半。
具体到照明灯饰产业,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287.6亿美元,从2024年至2032年,预计能超过2427亿美元。从市场分布来看,传统的北美和欧洲市场一直是重要驱动力,对高端、智能化灯具的需求最为明显;而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成为了全球灯具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
在这一过程中,全球灯具市场的电商渗透率显著上升。2020年,电商市场渗透率达到23.75%,预计至2029年,全球灯具市场的电商渗透率将达到39.37%。
“跨境电商+产业带”1+1>2
尽管“灯饰之都”声名远扬,但背后也存在着隐忧。灯饰出口的传统主力市场欧美等国家,受到通货膨胀高企、去库存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传统贸易工厂面临着转型的巨大压力。
不过,解决之道也随之而来。一方面,广东制造业行业门类齐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这为跨境电商提供了丰富的选品资源。另一方面,全球头部电商平台均已落户广东,为中小企业跨境出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跨境电商成为外贸发展重头戏的当下,近年来,商务部、省商务厅持续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带不断“碰撞”。越来越多的传统外贸企业立足本地特色产业带,推动自主品牌“触网升级”。众多电商平台也在积极挖掘与优质“产业带”的合作机会,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在活动现场,各龙头平台纷纷介绍了赋能产业发展的优秀案例。希音公司孵化了一批典范企业,其中,揭阳普宁鞋厂老板通过希音实现了从传统到跨境的转型,其店铺在希音平台单月就能卖出6万多双鞋,月销售额增加了500多万元。
阿里国际介绍,2024年推动梅陇镇金银饰品在平台成交达50亿元。在广州白云美妆汽摩配、海珠和番禺服饰珠宝、佛山乐从家具、汕头澄海玩具、阳江阳东刀具、清远清城服饰、中山古镇灯具等产业带,帮助1.8万家跨境电商卖家出海,产品热销北美、欧洲、东南亚、非洲、中东、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广东省21个地市都拥有较成熟的县域特色产业带,并培育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引领型企业。例如,中山市古镇被评为中国灯饰之都,湛江市廉江市小家电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汕头市澄海区是国内玩具产业配套最完善、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生产和贸易基地,汕尾市可塘镇是全球最大的水晶珠宝加工基地,阳江市五金刀剪产业产值占全国的75%、占全球产值约30%。
活动现场举行了广东省“跨境电商+产业带”系列活动,向首批中山古镇照明灯饰产业带、汕头市澄海区玩具创业产业带、阳江市阳东区五金刀剪产业带、惠州市惠东县女鞋产业带等10个试点产业带授牌。
省商务厅副厅长双德会介绍,未来广东将深耕“电商+招商”,做强广州、深圳、粤东三大跨境电商发展极,深度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计划通过3年持续推动,争取打造30个跨境电商助力“百千万工程”产业振兴典型样板,培育300家“跨境电商+产业带”重点企业。
本文通过对广东“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的报道,展现了跨境电商为传统产业带来的强大动能,以及“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在解决传统产业困境、推动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介绍了广东各地特色产业带的优势和发展成果,以及未来广东在该领域的发展规划,凸显了这一模式对广东产业振兴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云淡风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