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清明为契机,从杨靖宇烈士陵园切入,讲述了众多抗战英雄和英雄群体的事迹,探讨了英雄们甘愿牺牲的原因,强调了抗战精神的伟大,还提及了“刘老庄连”的传承与发展,最后呼吁人们铭记英雄,将先辈事业推向前进。
清明的脚步悄然临近,在吉林通化的杨靖宇烈士陵园内,松柏依旧苍翠挺拔,那座巍峨的铜像静静耸立着。一群又一群满怀敬意的瞻仰者缓缓走进这座神圣的陵园,他们在每一处纪念设施前久久驻足,眼神中满是深情,仿佛在向这位伟大的英雄诉说着心中的敬意与追思。
杨靖宇,他不只是白山黑水间令人闻风丧胆的铁血将军,更是一位信念无比坚定的共产党员。他的威名,让敌人胆战心惊,即便时光流转,他的事迹依然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
2020年7月24日,习主席在吉林考察工作时,对杨靖宇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其事迹震撼人心”。
正所谓“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回首80年前那场伟大的胜利,中华儿女们展现出了无比的英勇与坚韧。他们以钢铁般的铮铮铁骨直面强敌,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长城,前仆后继地奔赴国难。他们的壮举,谱写了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习主席深情地说道,“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一)
在四川成都,有一处庄严肃穆的地方——中国壮士·老兵手印广场。数千枚鲜红的手印,清晰地拓印在钢化玻璃碑上,每一枚手印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英勇的故事,它们肃穆庄严,凛然不可侵犯。
这里是四川建川博物馆内的“中国壮士·老兵手印广场”。当年,这些曾经握过大刀、长矛,熟练投掷过手榴弹,精准扣过扳机的手掌,成为了阻挡日本侵略者疯狂进攻的有力屏障。
站在历史的坐标上,回首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我们仿佛能看到无数中华儿女视死如归的身影,他们不屈抗争的精神浓缩在这一方天地间,谱写出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在北京密云,有一位伟大的母亲——邓玉芬。在抗日战争期间,她毅然决然地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了前线。然而,命运却如此残酷,他们全部战死沙场。即便如此,邓玉芬依然坚强地挺了过来。80年前,当中国人民终于打败日本侵略者时,她眼噙泪花,默默告慰着九泉之下的丈夫和儿子们。临终前,她对乡亲们说:“把我埋在大路边,我要看着孩子们回来。”
如今,英雄母亲邓玉芬的雕塑静静矗立着,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历史。2014年7月7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习主席深情讲述了这位英雄母亲的抗战故事。
母亲,这个称谓是如此的柔软而动人。然而,当战争的阴霾笼罩大地,千千万万的母亲们都做出了同样伟大的抉择。“我是中国人,我儿子当八路是我让他去的。劝降那是妄想。”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被捕后,以绝食7天的方式壮烈殉国。
英雄的身后亦是英雄。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当时,《大公报》感慨:“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正是因为有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中国才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
(二)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无数英雄甘愿舍弃宝贵的生命?
1937年9月18日,在得知大哥左育林的死讯后,八路军副参谋长、前方总部参谋长左权,在奔赴抗日前线的途中,饱含深情地提笔给叔父写下一封家书:“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
左:左权将军写给叔父左铭三的信。右:左权(资料图片)
5年后,左权在山西辽县与日军的激烈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心中有炬破长夜,一苇能航万顷涛。当日寇的铁蹄肆意踏碎山河,左权等无数革命先烈依然满怀憧憬和希望。
正如习主席所说:“以身许国、精忠报国是抗战英雄最鲜明的品质。面对民族生死存亡,全体同胞以‘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挺身而出,共赴国难。”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句豪迈的诗,出自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被捕后,面对敌人一次次惨无人道的酷刑,赵一曼毫不畏惧,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血染黄沙誓要中华得解放,烈火永生待我九州尽欢颜”,这副充满豪情的对联,悬挂在烈士赵伊坪故居门口。1939年,赵伊坪不幸落入日军魔掌。日军把他绑在树上,用皮鞭抽、刺刀戳……面对敌人的残暴折磨,赵伊坪大义凛然:“任凭你们把我钉死在树上,我宁可站着死,不低高贵头。宁为鞭死鬼,不做亡国奴……”
2021年,赵伊坪烈士的铜像在河南省漯河市伊坪小学落成,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他的英勇事迹。
追忆八路军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的黄土岭之战,作家魏巍说:“在战场上看得很清楚,这是两种精神在较量:一种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一种是老红军的革命意志,看看究竟谁更顽强,谁压倒谁。”
抗日战争,不只是中日两国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国家意志和精神的较量。习主席深刻指出:“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
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
前不久,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刘老庄连”官兵代表,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参加新四军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殉国82周年纪念仪式。
新四军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殉国82周年纪念仪式现场。
82位烈士,82年时光,第82集团军某旅……这一切仿佛是一种血脉赓续的传承。1943年3月,为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4连82名官兵,在江苏淮阴刘老庄与数倍于己的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油画《浴血刘老庄》生动地描绘了那场惨烈的战斗。战斗从拂晓一直打到黄昏,子弹打光了,4连官兵就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肉搏,他们一直拼杀到最后一口气,82人全部壮烈牺牲。
解放战争中,“刘老庄连”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创造了木船打军舰的奇迹,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新世纪以来,从长江大堤到汶川震区,从胶东湾口到东南沿海,从中原腹地到维和战场,“刘老庄连”始终舍我其谁、一往无前,勇当陆军转型先锋。
2015年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刘老庄连”英模部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检阅。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放眼望去,大江南北,座座军营,全军将士在火热的练兵备战中续写着抗日英雄的梦想与荣光:陆地,战车列阵铁流疾;空中,银翼奋飞战犹酣;海上,舰阵劈波逐浪高;深山,长剑淬锋气更盈……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我们不会忘记——“正是因为前人们浴血奋斗和英勇牺牲,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的独立自主,我们的民族才有了今天的发展繁荣,我们的人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铭记他们,就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踏上征途,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韩杰、李辰)
本文通过讲述杨靖宇、邓玉芬、左权、赵一曼等众多抗战英雄和英雄群体的事迹,展现了他们为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的精神,强调了抗战精神的伟大意义。同时,以“刘老庄连”的传承为例,说明英雄精神在当代的延续。最后呼吁人们铭记英雄,在清明时节追思先辈,以昂扬的姿态推动先辈开创的事业不断前进。
原创文章,作者:Lam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