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先普气体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江晓松的创业感悟,介绍了先普气体在气体污染控制领域的业务,包括其在“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上的获奖情况,还通过与江晓松的对话,探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研发挑战、获奖影响、创业初衷以及未来目标等内容。
上海先普气体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江晓松在回顾创业历程时感慨道:“创业就如同染上了一种‘病’,一旦染上,就只能一路发作到底,全力以赴把创业的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先普气体专注于“气体污染控制”这一细分赛道,从化学提纯,到物理过滤,再到对纯化和过滤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它就像一位默默的守护者,守护着工业制造过程中那些看不见的微环境。
在2024“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先普气体表现出色。
它在成长组中荣获三等奖,获奖项目涉及工业气体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气体纯化领域。
先普气体致力于气体微污染控制领域的产业化。在工业制造中,比拼的是极限精度,然而有时候,影响成败的关键因素可能就是空气中的微尘和气体污染物。
江晓松表示:“这个行业非常细分,大众对它并不了解。参加比赛的最大收获,不仅仅是获得奖项,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知道这个行业的重要性,也让更多合作伙伴、投资人了解到我们的技术。”
以下是上海科技与江晓松的对话内容:
@上海科技: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本次的参赛项目、应用场景。
@江晓松:可以这样理解,芯片制造是一个对环境极其挑剔的过程,工艺气体,甚至环境空气里哪怕极微量的污染物,都会对芯片的性能产生影响,甚至导致一整批产品报废。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芯片制造企业“管住”气体环境,把有害微污染清理干净,让生产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上海科技:您认为先普气体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个行业里,有什么别人抄不走的东西?
@江晓松: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二是验证能力。气体污染控制涉及复杂的物理和化学机理,我们不断投入研发,探索新材料、新工艺,以此来提高纯化效率和精度。随着芯片制程越来越先进,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污染控制的技术壁垒也越来越高,我们专注于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此外,研发一项新技术,仅仅有实验室数据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长期稳定运行。我们不仅具备开发技术的能力,还能够验证它是否真正满足客户需求,这是我们长期积累下来的核心优势。
@上海科技:在研发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特别难的挑战?甚至觉得快坚持不下去了?
@江晓松:这样的时刻太多了。研发新产品,往往意味着要去摸索前人没走过的路。我们在应用现场肯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今行业竞争激烈,客户之间也相互比拼,所以客户的要求自然很高,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们必须要在短时间内顶着这些压力解决技术问题,这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
@上海科技:刚刚在“创·在上海”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奖,这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江晓松:实际上,我们在行业里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这个行业非常细分,大众对它并不了解。参加比赛的最大收获,是让更多人知道这个行业的重要性,也让更多合作伙伴、投资人了解到我们的技术。
@上海科技:您当时为什么会选择来创业?如果穿越回您选择创业第一天,有没有什么话想跟当时的自己说的?
@江晓松:说白了,选择创业就是“有这个病”,一旦染上就没办法了。创业的人,可能骨子里都有点不安分,我也希望能够做出真正有价值的技术。如果让我回到创业的第一天,我可能会对自己说,既然有这个“病”,就要让它发出来,“这条路不好走,但既然开始了,就坚持下去。”
@上海科技:如果用航海来比喻创业,先普气体现在处于什么阶段?未来3 - 5年有什么目标?
@江晓松:现在我们已经驶出了港湾,正在向更远的海域前进。如果把这个行业比作一片大海,我们可能还没到深海,但至少已经突破了第一岛链,进入了更宽阔的水域。未来3 - 5年,我们的目标是每年推出一款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新产品,希望我们能像这条航线上保障供氧的系统,虽然可能不显眼,但不可或缺。
本文围绕上海先普气体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江晓松展开,介绍了公司在气体污染控制领域的业务和成就,通过对话深入探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研发挑战、创业初衷和未来规划。先普气体专注细分赛道,凭借技术和验证能力在行业中立足,获奖有助于提升行业知名度和吸引合作投资。其未来目标明确,将持续推出新产品,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1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