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泽大桥头镇:小屏幕连接大市场,乡村振兴加速度 深泽大桥头镇:“共享直播间”点亮乡村振兴新希望

深泽县大桥头镇乡村振兴“共享直播间”的发展情况,包括其成立背景、目前的运营成果以及未来的规划,展现了当地农民借助直播间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新面貌。

近日,当夜幕渐渐笼罩大地,深泽县大桥头镇却有一处地方依旧灯火通明,那便是乡村振兴“共享直播间”。在明亮的灯光下,村民李大姐正满脸笑容地站在手机镜头前,手中捧着刚出锅的红薯粉条,热情地向屏幕那头的观众介绍:“各位家人们,这可是咱村用古法精心制作的纯红薯粉条!绿色健康又美味!”只见那晶莹剔透的粉条在沸水中欢快地翻滚着,升腾而起的热气,一时之间模糊了镜头。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直播间里热闹的氛围,“下单”的提示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谁能想象得到呢?仅仅在三个月之前,这位种了整整二十年地的农家妇女,连手机的美颜功能都不会使用,面对镜头时更是紧张得不知所措。

其实,像李大姐这样的转变,在大桥头镇并不是个特例。时间回溯到2023年底,镇政府联合当地农商银行共同打造的乡村振兴“共享直播间”正式投入使用。走进这个直播间,你会发现里面的设备十分齐全,专业补光灯把整个空间照得亮堂堂的,声卡设备也能让主播们的声音清晰地传递到每一位观众的耳中。不仅如此,镇里还专门聘请了电商讲师驻村指导,手把手地教村民们如何直播带货。镇党委组宣委员苑栿豪回忆道:“最初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帮乡亲们买卖一些日化产品,没想到这个直播间很快就‘火出圈’了。”

如今,这个小小的直播间已经成为了展示当地特色产业的重要窗口。瞧,白山药种植户抱着刚从地里挖出来的新鲜山药来到直播现场,那泥土的芬芳仿佛真的能透过屏幕传递到观众的鼻尖;绣娘们坐在镜头前,飞针走线,娴熟的技艺让观众们亲眼见证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就连养蜂人也把蜂箱搬到了镜头前,向网友们详细展示最纯正的采蜜过程,让大家仿佛身临其境。村党支部书记孙崇笑着说:“现在每天都有村民排队预约使用直播间,从早上八点一直到晚上十点,时间排得满满当当的。”

孙崇的账本详细记录着令人欣喜的变化。经过培训后,有30多户村民自立门户开始直播,日化产品的线上年流水增长了200%;白山药种植户李大爷通过直播成功签下了连锁超市的订单;原本只在当地销售的有机小米,如今也卖到了海南、广东等地。据统计,去年全村通过直播带货实现的总流水超过了千万元。

在直播间里,老乡们的朴实无华反而成了最大的特色。62岁的张婶第一次直播时,因为紧张,不小心把“清洁剂”说成了“洗衣粉”。可没想到,观众们反而被她的真实所打动,当天就下了200多单。张婶笑着说:“现在有不少粉丝专门等着看我们的‘土味直播’,他们说就爱听我们讲大实话。”

夜幕再次降临,直播间的灯光依然明亮。主播们轮流吃着家人送来的晚饭,眼睛却始终紧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订单信息,生怕错过任何一笔生意。这方小小的屏幕,正逐渐成为连接传统农业与数字经济的新桥梁。镇党委组宣委员苑栿豪表示:“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大直播间的规模,引入更多智能设备,同时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让农产品出村进城的路走得更顺畅。”

从田间地头到网络云端,从面朝黄土到面向镜头,大桥头镇的乡亲们正在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这方寸之间的屏幕,不仅照亮了农产品的销售之路,更照亮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本文围绕深泽县大桥头镇的乡村振兴“共享直播间”展开,介绍了其成立背景、运营成果以及未来规划。直播间帮助村民转变身份,实现增收,推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成为连接传统农业与数字经济的桥梁,展现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和新希望。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1494.html

(0)
江月浔江月浔
上一篇 2025-04-04
下一篇 2025-04-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