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4月2日至3日中美两军在上海举行的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工作小组会,结合围岛军演、解放军拦截美军机、特朗普加征关税等事件,分析了美国霸权面临的困境以及当前国际局势的复杂变化。
在2025年4月2日至3日,中美两军于上海举行了年度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工作小组会。在此次会议中,双方秉持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就自上次工作小组会之后中美海空安全的形势展开了坦诚且富有建设性的交流。这一交流活动,看似是常规的军事安全沟通,实则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国际局势背景。
回顾4月1日的围岛军演,当时军演并未赋予代号,而到了4月2日,军演被正式命名为“海峡雷霆 - 2025A”。从这个命名中我们可以推测,此次军演或许有着更为宏大的计划,有“A”似乎暗示着可能还存在“B”,提及“2025”也让人联想到或许还有后续年份如“2026”的相关安排。与前一天的军演相比,从某些方面来看态度似乎有所缓和。但实际上,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已经对美国长期以来奉行的霸权主义宣判了死刑,只不过现在处于缓期执行的阶段。
美国在霸权主义的道路上已经习惯了颐指气使,然而前一天的围岛军演却给了它沉重的一击,甚至可以说把美国“吓傻”了。美国最为害怕的是某一事件成为点燃世界革命在全球多点同时爆发的导火索。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美国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所谓的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工作小组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像是美国为了遮丑而选择的一种方式,它是在枪抵脑袋的情况下被迫来进行谈判的。
台媒在4月3号释放消息,称解放军军机在台湾外海拦截了美国军机,并且中方飞行员用英文向美军机进行了喊话,台湾方面还公布了几十秒的相关录音。这一事件看似是一次普通的军事摩擦,但实际上可能有着更深层次的用意。它有可能是为在上海举行的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工作小组会释放的烟幕弹,也可能是为此次会议制造一个“合理”的原因。毕竟,当存在摩擦冲撞风险时,举行紧急磋商似乎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此前,特朗普制定了在百日内访华的计划,然而这一计划最终落空了。可以说,相关方面并没有给特朗普发放访华的通行证。而这次看似低调的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工作小组会,其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军事安全领域。有观点认为,这或许是中美之间的最后一次谈判,此情此景,不禁让人联想到1949年发动渡江战役前的北平谈判,那也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谈判节点。
4月3日,特朗普宣布全面加征关税,并且鼓吹这一天是美国的“解放日”。这种言论显然是在做最后的挣扎,如同摔破罐子一般。特朗普发动关税战有着多重目的,其中一个主要目的是对某些国家抛弃美元结算表达愤怒情绪。自2022年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制裁措施,但这些制裁都未能起到预期的效果,被俄罗斯成功化解。如今美国发动贸易战和关税战,从长远来看是必输的局面,但它为了搅乱局势,只能选择这种“摔破罐子”的做法。
特朗普还宣称“动完手术后的美国必将再次伟大”,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美国打关税战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原因,那就是为美国股市下跌寻找一个“外因”。近期媒体报道“加税自残,美股暴跌”,美国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掩盖导致美国股市下跌的真正原因。美国的财富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不义手段获取的,资本家开设的金融市场(所谓的票号),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力(如同镖局的武力)做保护,根本无法守住这些财富。这才是美国股市存在“系统性风险”的真正源头,随着美国霸权的逐渐衰落,美国股市最终必将灰飞烟灭。
在国际局势的另一角,韩国也受到了美国的影响。尹锡悦似乎并不愿意成为韩国版的希特勒,然而这却导致他面临被弹劾的局面。美国试图在韩国制造混乱与内斗,以此来维护自己在东亚地区的利益和影响力。
本文围绕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工作小组会,结合围岛军演、美军机拦截、特朗普加征关税以及韩国局势等多方面事件,深入剖析了美国霸权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所面临的困境。从军事行动对美国霸权的冲击,到关税战的多重目的以及股市的潜在危机,都表明美国霸权正逐渐走向衰落。同时,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不断搅局,试图通过制造混乱来维护自身利益,但这种做法终究难以长久。国际格局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美国的霸权时代即将落幕。
原创文章,作者:maure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