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免:海南免税业务疲软,多渠道开拓路在何方?,疫情后中国中免业绩低迷,海南业务与多渠道发展何去何从?

本文聚焦于免税龙头企业中国中免2024年的业绩表现,深入剖析了其海南免税业务疲软的原因,同时介绍了公司在机场免税、有税业务以及市内免税店等多渠道业务的开拓情况。

在2024年,消费需求的波动对免税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中免(601888.SH)产生了显著影响,该公司的业绩出现了明显下滑。从具体数据来看,去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564.74亿元,与上一年相比,下降幅度超过了1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7亿元,同比下降了36.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1.4亿元,同比下滑了37.7%。

《中国经营报》的记者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中国中免这一业绩表现不仅延续了自2023年以来的下滑态势,更是创下了自2021年以来的新低。特别是在去年的四季度,公司的营收为134.53亿元,同比下降了19.5%;归母净利润为3.48亿元,同比更是骤降了76.9%,这一数据清晰地凸显了公司短期经营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海南免税业务疲软

曾经,中国中免凭借海南离岛免税业务实现了股价的大幅上涨,然而在疫情过后,整体业绩却受到了该业务的拖累。财报显示,2024年中国中免在海南地区实现的营业收入为288.92亿元,与上一年相比,下降了27.13%;毛利率为23.73%,同比减少了2.0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海南地区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的占比,已经从2021年的约70%下滑至最新的51.4%,不过占比仍然过半。

回溯到2020年,疫情的突然来袭使得原本火热的出境游市场受到极大限制,国人对于旅游、奢侈品等方面的消费升级需求不得不转向在国内消化。而以海南离岛免税业务为主的中国中免,正好成为了承接这部分需求的主力,公司业绩也因此迎来了大爆发。

但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放松,出境游市场逐渐恢复,海外免税店开始吸纳这部分需求。此外,中国中免的核心客群为中产阶层,然而疫情过后,这一群体的消费力受到了显著的损害。2023年海南离岛免税客单价已经同比下滑了21.6%,降至6477元/人,到了2024年,这一下滑趋势仍在延续,导致中国中免高周转的香化产品(原本占营收超过60%)销售情况变得十分疲软。

海口海关的数据显示,2024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为309.4亿元人民币,与上一年相比,下降了29.3%;购物人数为568.3万人次,同比下降了15.9%;购物件数为3308.2万件,同比下降了35.5%。

不仅如此,行业竞争也在进一步加剧。为了争夺消费者,近几年崛起的跨境电商平台由于没有租金成本,在香化、奢侈品等商品价格上不断降低。

为了应对中产消费降级的情况,中国中免自2023年起开始调整产品结构,降低香化产品的占比,引入了LV、Dior等顶级奢侈品牌,并提高了珠宝、手表等高客单价品类的比例。然而,高端消费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培育。从2024年的财报可以看出,尽管精品类营收增长迅速,但在短期内仍然难以弥补香化品类下滑所形成的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南离岛免税业务下滑的同时,中国中免在海南的投资却仍在不断加码。目前,公司在海南有两个重要项目正在推进中。

一个是海口国际免税城项目,自投建以来,中国中免已经累计投入资金80.98亿元,2024年投入资金9.11亿元,截至目前累计产生的收益为16.68亿元。财报披露,该项目目前处于中期阶段。

另一个项目是三亚国际免税城一期2号地项目,自投建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18.46亿元,2024年投入资金9.11亿元,截至目前产生收益3.12亿元,开发同样处于中期阶段。

多渠道业务开拓

在海南业务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中国中免的机场免税业务却有着亮眼的表现,这主要得益于去年国际航班的恢复以及出境游需求的回暖。

财报显示,去年中国中免在上海地区实现了160.35亿元的营收,虽然同比下滑了10.02%,但降幅比海南地区要低。同期毛利率为25.8%,同比增长了2个百分点。据了解,这部分收入来自中国中免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的免税店。

2023年年底,中国中免与上海机场、首都机场重新签订了租金协议,降低了保底金额与扣点比例。不过,该协议自2023年12月生效,对2024年利润改善的贡献较为有限。2024年的销售费用中,租赁费用仍然达到了42.4亿元,仅降低了约1%。

在有税业务方面,为了消化疫情期间积压的库存,中国中免在线上有税渠道持续以低价进行促销,这导致整体毛利率承受了较大压力。2024年,公司虽然加强了价格管控,限制了线上折扣,但有税渠道营收占比的下降也进一步拖累了收入的增长。

市内免税店是中国中免重点开拓的另一个渠道。去年8月27日,财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的通知》,明确自2024年10月1日起,按照《市内免税店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市内免税店的管理工作。

此次《办法》拓宽了免税店适用旅客的范围。同时,此前市内免税店和转型为市内免税店的外汇商品免税店名单共有19家,分布在北京、上海、厦门、青岛、大连等13个城市。而该《办法》明确规定,将在广州、成都、深圳、天津、武汉、西安、长沙和福州8个城市,各设立1家市内免税店。此外,在额度方面,《办法》规定旅客在市内免税店购买免税商品不设购物限额。

截至目前,中国中免已经完成了在北京、上海、三亚、大连、青岛、哈尔滨的6家市内免税店的布局。同时,公司还中标了广州、深圳、西安、福州、成都、天津6家新增城市市内免税店的经营权。

不过,尽管市内免税店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但政策的支持和消费者的教育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本文围绕中国中免2024年业绩下滑展开,详细分析了海南免税业务疲软的多方面原因,包括市场环境变化、客群消费力下降、行业竞争加剧等。同时介绍了公司在机场免税、有税业务和市内免税店等多渠道的业务开拓情况。整体来看,中国中免面临着业绩困境,但也在积极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不过新业务的发展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原创文章,作者:煮酒氤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1762.html

(0)
煮酒氤氲煮酒氤氲
上一篇 2025-04-05
下一篇 2025-04-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