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美东时间4月2日美方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这一事件,着重探讨了美国对中国和印度实施不同比例对等关税后,中国原料药出口竞争力是否会被削弱的问题。通过分析中国原料药出口数据、企业面临的情况以及中印在原料药领域的竞争态势,揭示了中国原料药出口在此次关税调整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美东时间4月2日,美国方面做出一个影响广泛的决定,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从美国总统特朗普展示的图表中可以清晰看到,美国针对不同国家设置了不同的对等关税比例,其中对中国实施34%的对等关税,对印度则实施26%的对等关税。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和印度在全球药品供应链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们是两大重要的原料药生产国。从美国设定的关税比例来看,对中国的对等关税明显高于印度。这就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中国原料药的出口竞争力是否会因此面临被削弱的风险呢?
原料药在我国西药出口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约占西药出口的80%。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依据中国海关数据整理(下同)显示,2024年,我国原料药出口额达到429.8亿美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5.1%。从我国原料药出口的国家分布来看,美国的出口额位列第二。在2024年,我国对美国出口原料药的金额为45.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0%。
数据还反映出,当前原料药市场的竞争呈现出日趋激烈的态势。价格战已经成为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2024年我国原料药出口均价同比下降了12.0%,这充分表明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和关税政策下,企业的感受最为直接。有从事原料药出口的企业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给公司原料药出口到美国的业务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该人士表示:“对客户加税了,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成本增加了,目前我们还在跟客户积极沟通,共同探讨应对的办法。”
不过,并非所有企业都受到关税的影响。也有原料药出口企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该公司销售到美国市场的原料药,主要是通过当地公司进行生产以及销售的,所以此次关税政策并不会对其造成影响。
一位有着多年国际医药合作经验的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和印度在原料药领域的竞争由来已久。印度在这个领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方面以及对国际准入标准的熟悉程度上。特别是在美西方等国家刻意“扶植”的情况下,印度在不少产品上占据了一定的优势。然而,目前印度对中国还未形成全面挑战,大约50%的关键原料药仍然依赖中国供应。
该人士进一步分析道:“据观察,印度出台的PLI(生产关联激励)计划等扶持原料药发展的政策,实际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印度原料药产业的发展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中国原料药无论是在上游供应链、研发投入还是产品护城河等方面,都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美国等原料药需求大国对中国原料药的依赖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其实,美国此次加征关税,业界早有预判。据了解,加征的关税大部分还是由美方自己承担,但也不排除个别企业为了保住订单而采取降价的做法,让渡部分利润。”同时,该人士还提到,此次加税可以看到不少中国周边国家的税率高于中国,而这些国家正是中国医药产品贸易转口国家,这会对部分出口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
最后,该人士强调,此次加税事件也再次给中国企业敲响了风险应对的警钟。中国企业一是要加大产品研发的力度,强化市场对我国产品和技术的依赖;二是要积极开拓欧洲等传统市场以及“一带一路”等新兴国家市场;三是要深化与跨国药企的合作,加强与跨国药企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以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围绕美国宣布征收“对等关税”这一事件,深入分析了对中国原料药出口的影响。尽管面临关税压力和市场竞争,但中国原料药在供应链、研发等方面仍具优势,美国等国对其依赖短期内难改。同时,此次事件提醒中国企业要加强研发、拓展市场和深化合作,以应对潜在风险,提升出口竞争力。
原创文章,作者:maure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0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