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绿”工程助力薛城区,迈向绿色发展新征程

薛城区近年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实施“五绿”工程建设,详细介绍了荒山披绿、镇村兴绿、道路提绿、产业增绿、湿地复绿这五个方面的具体举措和取得的成效,展现了薛城区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上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五绿”工程助力薛城区,迈向绿色发展新征程

近年来,薛城区积极响应生态发展的号召,充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精准制定并实施各项政策,全力推进“五绿”工程建设。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成功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全新道路。

荒山披绿,绘就层林尽染新画卷

薛城区将枣庄环城国家生态公园范围内及绿道沿线可视山头作为重点区域,秉持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科学原则,大力开展荒山绿化彩化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多个荒山绿化工程顺利完成,造林绿化面积大幅增加,栽植了数量可观的各类苗木。如今,这些荒山已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森林生态景观,宛如一幅层林尽染的美丽画卷。

以千山绿化工程为例,在实施过程中,统筹考虑了荒山造林、破损山体治理、山林防火等多项工作。同时,配套实施了“引水上山”工程,成功破解了造林与防火中“水”的难题。此外,还规划实施了防火隔离带和防火通道,并采用多种创新措施解决裸岩山体缺土的问题,确保了造林“成活则成林”的目标得以实现。

镇村兴绿,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薛城区在保留“原味乡村”特色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特色“花园”。一方面,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的“四旁”绿化工作,积极开展环镇、环村林带建设,不断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另一方面,结合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庭院绿化。按照“院外几棵树、院内几盆花、屋内花几盆”的标准进行宣传引导,有序推进庭院绿化工作。

道路提绿,串起城乡景观“绿项链”

依托枣庄环城国家生态公园的建设,薛城区建成了总长度达197公里的环城生态绿廊。以构筑城乡绿网、改善城乡环境为目标,先后完成了多条道路的绿化工程,栽植了丰富多样的树种,构建了景观优美的绿色通道。

在道路绿化提升方面,实施了十字河绿道提升工程,按照“多彩混交,疏密有致、贴近自然,一段一景、乡土优先”的原则,精心打造多彩景观带。同时,新建了长峪山绿道,栽植多种苗木,高标准打造节点。此外,还启动实施了“榴光溢彩”片区建设工程,完成多个项目建设,成功塑造了环城绿道典范、森林体验基地的良好形象。

产业增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为了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助力乡村振兴,薛城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通过新建和改造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特色经济林基地。本着名、优、新、特的原则,在薛城区南部发展了张庄石榴、沿湖猕猴桃、界沟蓝莓等“一村一品”特色林果业。

通过改造提升石榴资源,引进培育名优石榴品种,完成石榴扩种,不仅增加了林区农民的收入,还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薛城区西部实施了常庄街道石榴创新产业园项目建设,培育了省、市级观光果园6个,林产品在中国林交会多次获奖。

湿地复绿,守护生态湿地家园

为了守护生态湿地家园,薛城区积极推进河湖扩绿、湿地生态修复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先后启动多个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完成河道绿化彩化,栽植水生植物,制作净化水质生态浮岛,完成湿地修复、堤岸绿化彩化,打造了“水映绿、村掩绿、城盈绿”的湿地生态景观。

按照全流域治理,分段实施、分层次绿化打造的总体思路,先后实施了蟠龙河、周营大沙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完成景观绿化,栽植各类苗木、水生植物。围绕打造河道两侧生态绿道,实施了十字河、小泥河等支流水系提升工程,栽植各类苗木,建设景观林,高标准修复、完善、提升了湿地生态系统。

立足做精城区水系,做靓水系节点,先后栽植各类乡土绿化苗木,形成具有季节特色的城市景观,城区水系绿化率达95%,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江北水乡景观。按照“因地制宜、宽窄适度”的原则,对全区滨水村居进行集中整治,对穿村河、围村河分段绿化,如今,绿水绕村、绿树成荫的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已悄然揭开多彩“面纱”。

本文全面介绍了薛城区实施的“五绿”工程建设,涵盖了荒山、镇村、道路、产业和湿地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举措,薛城区在生态环境改善、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787.html

(0)
江月浔江月浔
上一篇 2025-03-20
下一篇 2025-03-2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