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交集团下属巴士集团对广州观光巴士进行全新升级的情况,包括品牌形象焕新、特色线路设计以及多元服务升级等方面,展现了观光巴士为游客带来的立体化城市观光新体验,助力广州文旅产业发展。
![]() |
观光巴士“西关风情线” |
![]() |
广州观光巴士带来立体化城市观光新体验 |
近年来,广州公交集团下属巴士集团一直致力于“巴士伴您向未来”文化品牌建设。秉持着“文化赋能 共创美好未来”的核心理念,巴士集团不断通过公交创新推动城市文化发展。他们精心打造了“听韵”“读城”“寻迹”三部曲,并且坚持“一年一升级”的策略,努力促进巴士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凭借“巴士 +”多元服务,巴士集团成功激发了城市发展的新动能,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从今年 1 月 1 日起,巴士集团对旗下的广州观光巴士进行了全面升级,为游客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立体化城市观光体验。在这里,游客可以聆听岭南雅韵、读懂广州故事、追寻羊城印迹。截至目前,广州观光巴士已经接待游客超过 3.2 万人次。### 品牌形象焕新 打造流动城市名片广州观光巴士由巴士集团电车分公司负责管理运营。升级后的观光巴士全力打造“5N”(五新)服务体系,在品牌、技术、内容、服务和模式这五个方面都实现了重大突破。在车身外观设计上,采用了“城市记忆 + 未来感”的双重视觉设计理念,巧妙地融入了五羊雕塑、珠江新城天际线等标志性元素,让巴士成为了城市流动的名片。而导览讲解则涵盖了城市地标故事以及站点周边的美食、购物攻略等丰富内容,能让游客深度领略到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巴士集团电车分公司还组建了一支专业的乘务团队。他们可以为游客提供多模式导览、应急医疗等多项贴心服务。此外,还与线路周边的商家、景区联合推出了“观光 + 美食 + 购物”的特惠套票,以更加现代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城市出行服务构建起了多元化的文旅生态圈。### 特色线路设计 解锁城市文旅密码目前投入运营的三条观光巴士特色线路连接了 40 多处城市地标,将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充满烟火气的市井街巷巧妙地串联在一起。游客何先生说,透过 360°全景天窗,仿佛置身于“移动的城市文化博物馆”,四季风光、昼夜景致都能尽收眼底,再加上娓娓道来的城市发展故事,沉浸式体验感直接拉满。- **“西关风情线”——感受“听韵”魅力**:从北京路出发,沿途可以听到六榕寺悠悠的钟声,仿佛在诉说着千年佛音古韵;光孝寺梵音袅袅,传承着古老的智慧;陈家祠奏响了广府艺术的独特音符;荔枝湾流淌着岭南风情的水乡小调;永庆坊回荡着往昔故事的婉转唱腔;上下九演绎着市井烟火的繁华喧嚣;沙面的欧式建筑传颂着历史的旋律。历史、文化与生活在这里交织成了一曲动人的乐章,那是属于广州的独特韵律。- **“千年古城线”——踏上“寻迹”之旅**:从北京路上跨越千年的古城遗址,到天字码头上林则徐禁烟运动的征程,再到团一大广场传承的红色精神、中山纪念堂见证的历史丰碑、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展现的岭南文化魅力。跟随巴士一步步穿越 2200 多年的建城史,触摸历史的脉络,感悟广州的千年风华。- **“城市中轴线”——开启“读城”视角**:在这里,可以邂逅以“小蛮腰”展现现代美学的广州塔、拥有 80 米高帆屏的海心沙亚运公园、呈现天鹅造型的星海音乐厅、承载“北伐”精神的中山大学北门、融合城市水岸休闲元素的大沙头码头。“零距离”感受广州从“云山珠水”到“国际都会”的跃迁脉络。观光巴士特色线路不仅是城市的交通纽带,更是一条充满活力的经济走廊。它以巧妙的方式串联起了城市文旅的各类资源,为广州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范例,助力广州在文化旅游领域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这座千年商都的独特魅力。### 多元服务升级 构建便捷出行体系广州观光巴士采用了“线上 + 线下”的全渠道服务模式。**线上服务**:游客可以通过“巴士文旅”微信小程序一键购票,轻松完成线路选择、日期预约、费用支付等操作,还支持电子票扫码乘车。此外,还能实时查询车辆位置,并且提供婚庆、生日定制线路等个性化服务。**线下服务**:目前,在广州塔、北京路、陈家祠等地方设置了现场服务站。工作人员会为游客推荐贴心的个性化行程,广大游客也可以前往服务站进行现场购票。广州巴士集团电车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观光巴士将持续优化服务,不断拓展主题文旅线路、美食探索之旅、非遗讲堂等特色项目,进一步丰富游客的体验,助力城市旅游发展迈向新高度,让更多游客通过观光巴士发现广州的独特魅力。
本文围绕广州观光巴士的全新升级展开,介绍了其在品牌形象、特色线路和多元服务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品牌形象焕新打造流动城市名片,特色线路设计解锁城市文旅密码,多元服务升级构建便捷出行体系。这些升级措施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城市观光体验,有力地推动了广州文旅产业的发展,展现了巴士文化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的积极成果。
原创文章,作者:云淡风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