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郑州七院多例“人工心脏”手术改写患者命运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在“人工心脏”技术应用方面的突出成果。包括华中地区首次应用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技术为患者手术,通过多个具体病例展示了“人工心脏”对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介绍了“人工心脏”的优势、医院在该领域的探索历程以及取得的显著成就,体现了“人工心脏”技术为众多心力衰竭患者带来希望。

3月17日,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手术室内,气氛格外紧张。主刀医生、该院副院长张向立带领着心脏外科团队,全神贯注、屏气凝神地操控着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左心室辅助装置)。他们正为一位濒危的患者进行一场意义重大的手术,试图为这个濒危的生命注入全新的动力。

经过长达数小时的艰苦奋战,这颗神奇的“人工心脏”被精准无误地嵌入患者的胸腔。它开始发挥作用,将血液从心脏引出,经过加压后精准地输送到主动脉,从而为全身各器官提供充足的血液。这一手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华中地区首次应用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技术,标志着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在心力衰竭治疗领域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

从“心”出发:郑州七院多例“人工心脏”手术改写患者命运

“人工心脏”精准植入,助力心衰患者重生

“人工心脏”堪称是最复杂、最精密的医疗器械之一,它被誉为“医疗器械皇冠上的宝石”。此次手术中所应用的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其核心技术十分先进。它通过超导磁体构建起“无形轴承”,让内部叶轮实现悬浮运转。这样一来,血泵在旋转时能实现零机械摩擦,构建起接近人体原生环境的血流动力学模型。

该手术具有独特的优势,无需摘除患者已近衰竭的左心室,只需在心脏旁路精准植入这个“人工心脏”。当患者的原生心脏因心肌病变失去泵血能力时,人工血泵会立即启动代偿机制,继续为身体供血。

多年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在心脏手术领域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医院完成了众多高难度手术,展现出了强大的医疗实力。自2022年正式将“人工心脏”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成功完成36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创下国内同类手术多项技术突破。

从“心”出发:郑州七院多例“人工心脏”手术改写患者命运

多学科协作,心衰患者重获希望

2024年2月,体重达105千克的黄先生遭遇了严重的健康危机。他因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生命一度陷入极度危险之中。入院时,其心功能已降至Ⅳ级,随时都可能遭遇心源性猝死的威胁。此外,他还面临着心脏功能衰弱、体重超标以及供体心脏匹配难度高等诸多难题。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脏移植中心迅速行动起来,集结了一支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精英团队”。这些专家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黄先生的病情进行了详细评估和反复研讨。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为其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

手术过程中困难重重,面临着胸腔粘连、凝血功能异常等诸多挑战。但医院专家团队凭借精湛的医术和顽强的毅力,成功跨越了一道道难关。术后36小时,患者顺利脱机拔管,随后康复出院,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心脏移植供体稀缺,“人工心脏”带来新生

70岁的退伍老兵李先生与心力衰竭抗争了11年,病情逐渐恶化。2024年4月,李先生急性心力衰竭紧急入院,此时他的心脏严重扩大,合并多瓣膜重度反流、肺动脉高压及频发室性心律失常,心脏功能几乎完全丧失。

面对心脏移植供体稀缺且等待时间漫长的严峻形势,以及李先生刻不容缓的病情,该院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综合性的手术方案,即“左心室辅助装置置入术 + 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 + 三尖瓣成形术”。术后,这位曾经饱受病痛折磨的老兵,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我国心力衰竭患者群体面临着严峻的困境。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我国心力衰竭患者数量已达约1300万,且逐年增加。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约20%,这意味着在5位患者中,仅有1位能挺过5年的艰难时光。

心脏移植,曾经被视为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最后的希望,却因心脏供体的极度稀缺而显得遥不可及。与庞大的患者群体相比,可供移植的心脏数量犹如沧海一粟,远远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人工心脏”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希望之光。张向立介绍,“人工心脏”根据功能可分为心室辅助装置和全“人工心脏”,其中左心室辅助装置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成熟。超小型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利用磁场让叶轮悬浮,不仅解决了血栓形成的难题,还能减少对血细胞的破坏,使患者佩戴体验更舒适。

从“心”出发:郑州七院多例“人工心脏”手术改写患者命运

引领“人工心脏”技术革新,点亮生命之光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在“人工心脏”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自2021年起,医院积极参与“人工心脏”植入术的临床试验,并为此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医院精心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致力于攻克植入手术及相关治疗领域的重重难题。

2023年12月,郑州市心衰机械循环支持中心在该院正式成立。这一举措如同为心血管专科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有力的“强心针”,进一步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与临床实践迈向新的高度。

“‘人工心脏’的问世,无疑是医学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突破,为患者开辟了一条生存的新途径。部分患者甚至可以不再依赖心脏移植就能维持正常生活,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张向立说。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在心脏治疗方面成绩斐然。2024年开展心脏移植手术101例,进入全球前十大心脏移植中心。2024年团队成功完成18例“人工心脏”植入术。今年以来,医院已开展14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迈入全国先进行列。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尹磊表示,医院全链条的心血管诊疗服务、全覆盖的心血管诊疗技术、全兜底的心脏移植手术,有力地推动了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人工心脏”技术的涌现与应用,标志着医疗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为无数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点亮了生命延续的希望之光。

本文详细介绍了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在“人工心脏”技术应用上的卓越成就。通过多个实际案例,展示了“人工心脏”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凸显了其在解决心脏移植供体稀缺问题上的重要作用。同时,阐述了医院在该领域的探索历程和取得的显著成果,彰显了“人工心脏”技术为众多患者带来新生希望,推动了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2331.html

(0)
星河星河
上一篇 2025-03-21
下一篇 2025-03-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