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广东省地理标志产业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广东以“地标兴农、品牌强产”为路径探索出特色发展之路,成为“百千万工程”实践样本,还阐述了其在促进农文旅融合、跨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的成果以及取得的相关建设成绩。
在当下的时代发展进程中,广东省积极响应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推动实施《广东省发展地理标志产业实施方案》。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一批极具特色且成效显著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你看,从闻名遐迩的新会陈皮,到香醇浓郁的英德红茶;从韵味独特的凤凰单丛茶,到肉质鲜美的白蕉海鲈,广东各地紧紧围绕“地标兴农、品牌强产”这一路径,不断探索前行。走出了一条“保护促发展、质量树品牌、融合助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这不仅成为了“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实践样本,更为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与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广东样板”。
农文旅融合发展宛如一股强劲的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潮州市凤凰镇紧紧依托凤凰单丛茶这一特色地标,全力建设“地标特色小镇”。在这里,不仅能品尝到正宗的凤凰单丛茶,还能看到以茶为主题打造的“工夫茶器四宝”等文化衍生品。这种深度的“茶文旅”融合,让游客们既能感受茶香四溢,又能体验到深厚的茶文化底蕴。罗定市则另辟蹊径,将肉桂、稻米等地理标志与非遗文化巧妙结合。通过建设主题公园和研学基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生前来。这一举措带动了10万户农户参与产业发展,仅去年年产值就突破了70亿元。化州市以“生态+”为切入点,积极建设绿美生态。凭借这一优势,化橘红之乡康养度假之旅成功入选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跨区域协同创新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与各地政府紧密联动,共同构建起了跨区域、跨部门的地理标志保护网。江门市新会区与珠三角、广西等地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通过加强区域间的合作,有力地打击了冒用地理标志的违法行为。其查处的冒用地理标志案件更是入选了全国典型案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珠海市斗门区积极推动“白蕉海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组织企业参与国际展会。通过这些举措,“白蕉海鲈”的品牌价值持续攀升,不仅畅销全国,还成功走向了国际市场。
截至2024年底,广东省在地理标志产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推动建设6个地理标志特色镇,获批建设广东新会等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批地理标志产品达到166个,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市场主体超1900家,各项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广东省地理标志产业的发展情况。广东以“地标兴农、品牌强产”为路径走出特色发展之路,在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成效显著,通过跨区域协同创新拓展产业空间,且在地理标志建设方面成果丰硕,为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与产业发展提供了优秀的“广东样板”。
原创文章,作者:Lam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2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