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报道了在德国比施魏尔举行的以“从珍爱宫史料到解锁跨文化交流的盲点”为主题的中德文化对话活动。此次活动由复旦大学德国校友会主办、中国驻德国法兰克福总领事馆指导,中德人士围绕德国珍爱宫的中国藏品及相关活动探讨跨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元素”。活动中,发起人花映红与汉学家卜松山带领大家领略女宫主的“中国猜想”,卜松山指出此次史实挖掘在学术研究上意义重大,副总领事伍鹏飞希望校友会继续推动中德文化交流。
据中新网柏林3月18日消息,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德文化对话活动于近日在德国比施魏尔(Bischweier)盛大举行。本次活动以“从珍爱宫史料到解锁跨文化交流的盲点”为主题,吸引了众多中德文化界人士的参与。
此次活动是由复旦大学德国校友会精心主办,并在中国驻德国法兰克福总领事馆的悉心指导下顺利开展。在活动现场,与会的中德人士将目光聚焦在德国珍爱宫。这座宫殿拥有大量的中国藏品,并且曾举办过“中国美宴音乐节”。基于此,大家共同深入探讨,试图挖掘更多跨文化交流中隐藏的“中国元素”。
图为卜松山教授和花映红女士进行文学对话。林常青 摄
活动的发起人、复旦大学德国校友会成员花映红,与德国知名汉学家、德国特里尔大学教授卜松山(Karl - Heinz Pohl),以中德不同的视角,引领与会者一同走进了女宫主的“中国猜想”世界。他们着重介绍了关于中国夜宴美食、唐人蜡像、仕女图壁纸、青花瓷器以及身着中国古装的德国乐队等极具特色的内容,让大家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当时中德文化交融的独特氛围。
卜松山教授在活动中发表了重要观点。他提到,在德国汉学界,至今公认的中德文学艺术交流起始于德国文学家歌德的诗歌作品《中德四季晨暮杂咏14首》。然而,此次对德国珍爱宫中国文物以及侯爵夫人“中国美宴音乐节”的史实挖掘,却有了惊人的发现。这预示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德国的影响可能早于歌德时期,这一发现对于学术研究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德国汉学家们也表示,将对这一发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探寻中德文化交流更久远的历史。
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副总领事伍鹏飞在活动中也发表了讲话。他指出,珍爱宫的大量中国藏品以及侯爵夫人举办的中国文化活动,充分展现了侯爵夫人非凡的艺术才华和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同时,这也映射出18世纪早期欧洲人对东方文化的热情。如今,中德两国长期互为重要贸易伙伴,这不仅为两国人民的福祉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还极大地促进了双方的文化交流。他希望复旦大学德国校友会能够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中德两国文化交流作出更多的贡献。
在德国比施魏尔举行的中德文化对话活动,活动围绕德国珍爱宫的中国元素展开探讨。通过花映红和卜松山的介绍以及史实挖掘,发现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德国的影响可能早于歌德时期。副总领事伍鹏飞肯定了中德经贸合作对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并希望校友会继续推动中德文化交流。
原创文章,作者:逸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