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价格雪崩,纯视觉智驾何去何从?

本文聚焦于近期汽车激光雷达价格大幅下降的现象,分析了价格下降的原因,对比了国产与国外激光雷达的优劣,探讨了激光雷达降价对汽车智驾行业格局的影响。

激光雷达价格雪崩,纯视觉智驾何去何从?

在最近几年的汽车智能驾驶领域,纯视觉智驾或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就像是挨了狠狠的一刀。

前几日,广汽丰田的铂智 3X 将激光雷达配置的车型价格下探到了 14 万,而零跑 B10 更是把这个门槛打到了 13 万。曾经,激光雷达主攻高端市场,纯视觉智驾追求普及平权,这样的“智驾分级”体系如今已彻底崩塌。

激光雷达价格雪崩,纯视觉智驾何去何从?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十几万的车型若不配备激光雷达,都会显得有些尴尬,更不用说二十几万的车型了。

然而,激光雷达为何能如此便宜呢?华为余承东曾表示:“高阶智驾版车低于 30 万都是亏损”,难道厂家是在亏钱硬上激光雷达吗?

实际上,是激光雷达本身的价格大幅降低了。以零跑 B10 上搭载的禾赛 ATX 为例,单枚价格可低至 200 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1500 块,仅仅是以前 AT 128 型号价格的一半。

激光雷达价格雪崩,纯视觉智驾何去何从?

这个价格甚至比更换一个安全气囊还要便宜。未来,将激光雷达配置到十万以内的车型上,也并非不可能。放眼全球市场,很难找到比它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同样是 L2 级激光雷达,美国供应商 Luminar 的 Iris 以及以色列 Innoviz 的 InnovizOne 价格都在 500 美元左右,而国产的禾赛 ATX 直接将价格砍半。

激光雷达价格雪崩,纯视觉智驾何去何从?

不仅价格优势明显,国产激光雷达在性能方面也更胜一筹。从基础属性来看,Luminar Iris 在 10% 反射率下的探测距离为 250 米,水平视场角 120°,而禾赛 ATX 的探测距离可达 300 米,水平视场角为 140°。同时,禾赛 ATX 的功耗降低了一半,重量也减轻了一半。

虽然在分辨率方面,禾赛 ATX 是 256 线,Luminar Iris 能达到 300 线,但在其他方面,两者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就连奔驰这样的豪华品牌,也选择采购禾赛 ATX。

据路透社消息,奔驰准备采用禾赛的激光雷达来开发全球车型。这意味着,未来不仅奔驰的特供车会使用国产激光雷达,其全球车型都将配备。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情况。

激光雷达价格雪崩,纯视觉智驾何去何从?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国际市场上的激光雷达都将被“中国制造”占据。

更令人惊喜的是,除了禾赛 ATX,国内还有多个实力强劲的激光雷达供应商。比如速腾聚创的 MX 是首个将激光雷达价格打到如此低位的产品,此外,华为、大疆等企业也有相关的开发计划。可以预见,激光雷达全面降价已是大势所趋。

激光雷达价格雪崩,纯视觉智驾何去何从?

那么,以前动辄几千上万一个的激光雷达,为何突然变得如此便宜呢?

首先是市场需求的推动。去年,比亚迪的船夫哥透露,凭借比亚迪的销量优势,能够将低线激光雷达的采购价压低至 900 块左右。虽然其中有一定的压价因素,但本质上反映了市场对激光雷达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激光雷达价格雪崩,纯视觉智驾何去何从?

2024 年,激光雷达的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 24%,禾赛 CEO 李一帆认为,今年这一数据将提升至 40%。因此,禾赛今年的产量也将提升至 200 万台。在行业内,销量的增加会摊薄产品成本,从而降低价格,这是大家公认的规律。

当然,技术迭代也是激光雷达价格下降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激光雷达行业正在经历“芯片化”变革。通过自研芯片,能够提高激光雷达的集成度,降低物料成本,同时还能让产品更加轻便、节能。

具体而言,半固态激光雷达主要由发射端、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以及扫描模块四个部分组成。除了扫描模块采用转镜的机械结构外,其他三个部分都与芯片相关,因此都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激光雷达价格雪崩,纯视觉智驾何去何从?

例如,采用 CMOS 工艺可以将接收端的 SPAD(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和信号处理模块集成在同一片 SoC 芯片上,从而大幅缩小体积、降低成本。这就如同汽车行业,以前各种功能需要多个 MCU 模块来实现,现在则集成到一个 SoC 中央芯片中。

速腾聚创在 MX 激光雷达上推出的量产 SoC 芯片——M - Core,使电路板面积优化了 50%,功耗降低了 40%,成本降低了 50%,这也是其能够将价格砍半的重要原因。

激光雷达价格雪崩,纯视觉智驾何去何从?

回顾激光雷达的发展历程,2016 年,一枚 Velodyne 64 线激光雷达的价格大约为 50 万人民币,而如今,各种车规级激光雷达的价格已经降至千元级别,价格降幅高达 99%。

可以说,工业的快速发展就像“工业克苏鲁”一样,正在颠覆激光雷达行业。

激光雷达价格雪崩,纯视觉智驾何去何从?

甚至华为曾提出过 100 美元的激光雷达计划,如果实现,届时几乎所有的汽车都能够配备激光雷达。

如此看来,纯视觉智驾是否会成为“鸡肋”呢?同事去年购买的毛豆三,我十五万收购不过分吧?

激光雷达价格雪崩,纯视觉智驾何去何从?

其实,我们都知道,智能驾驶的关键并非仅仅在于硬件,更重要的是算法。

如果企业能够将纯视觉智驾算法做到极致,其实并不一定需要花费 1500 元去购买激光雷达。然而,这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训练,并非一般企业能够做到。

而且,即使采用激光雷达融合方案,激光雷达的应用场景也大大减少。视觉算法已经能够解决智能驾驶 80% - 90% 的场景,激光雷达更多地是作为解决剩余特殊情况的“安全冗余”。

激光雷达价格雪崩,纯视觉智驾何去何从?

因此,对于更低价位的车型来说,配备激光雷达不一定能带来智能驾驶体验的全面升级,但必然会增加更多的安全保障。

对于大多数智能驾驶方案而言,激光雷达很可能会成为智能驾驶的“安全气囊”,在视觉算法失效的特殊情况下,为我们提供最后的保护。

无论如何,激光雷达价格下降无疑是一件好事。

未来,不仅十万级车型会全面搭载激光雷达,二三十万级的车型甚至可能会搭载多个激光雷达。说不定再过一段时间,十万以下的汽车都能实现城区 NOA 功能了。

那些之前刚买完车的朋友们,是不是感觉自己亏了呢?

本文介绍了近期汽车激光雷达价格大幅下降的现象,分析了价格下降的市场和技术原因,对比了国产与国外激光雷达的性能价格差异。指出激光雷达降价虽冲击纯视觉智驾,但智驾关键在算法,激光雷达更多是安全冗余,其降价将提升汽车安全保障,推动汽车智驾普及。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3207.html

(0)
江月浔江月浔
上一篇 2025-03-23
下一篇 2025-03-2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