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一支研究团队宣称在埃及吉萨金字塔群下方发现“规模庞大的地下城市系统”,这一消息引发全球关注的同时也遭到多方质疑,探讨了争议焦点及团队成员背景等情况,最后指出唯有实地勘探才能揭开谜底。
在2025年3月,一个由意大利比萨大学的科拉多·马兰加以及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的菲利波·比昂迪所组成的科研团队,对外宣称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他们表示,在埃及那神秘而又古老的吉萨金字塔群下方,存在着一个“规模庞大的地下城市系统”。此消息一经公布,就如同在全球科学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迅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然而,随着关注而来的,是众多科学领域人士的争议,这也让这个所谓“地下城市系统”的真实性变得扑朔迷离。
该研究团队介绍说,他们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卫星雷达与地震波振动数据相结合,从而构建出了地下的三维图像。从这三维图像中可以看到,在三座金字塔的下方存在着八根垂直的圆柱形结构,这些结构的深度超过了640米,而在其下方还有延伸至地下大约1.2公里的未知构造。团队发言人妮可·奇科洛推测,这些圆柱体很有可能是通往地下网络的入口,并且还大胆猜测其与古埃及传说中的“阿蒙提大厅”有着某种关联。除此之外,他们还声称发现了螺旋形通道、立方体空间以及五层斜坡屋顶密室等复杂的地下结构。
不过,这项尚未经过同行评审的研究成果,遭到了许多方面的质疑。美国丹佛大学的雷达考古专家劳伦斯·科尼尔斯指出,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很难穿透如此深度的地层,所以得出“地下城市”这样的结论存在“严重夸大”的嫌疑。他进一步解释道,雷达在干燥沙质土壤中的有效探测深度通常不会超过30米,就算地下存在古老洞穴或者仪式性坑道,也应该是小型的结构。为了说明这一点,科尼尔斯还以玛雅文明为例,他认为金字塔的建造者可能只是利用了原有的洞穴作为宗教象征,其规模远远达不到“城市”的级别。
这场争议的焦点还集中在了技术细节方面。研究团队只是通过发布会展示了研究成果,却并没有公开原始数据和分析软件。科尼尔斯坦率地表示:“如果基础方法不透明,那么对于任何解读都需要谨慎对待。”他建议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挖掘来进行验证,同时强调“科学本就是在争论中不断推进的”。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团队成员的背景也引发了额外的关注。科拉多·马兰加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UFO现象,还曾在网络节目中讨论过外星人的议题;而菲利波·比昂迪则是专攻雷达技术。二人曾在2022年于《遥感》期刊发表论文,宣布在哈夫拉金字塔内发现了密室与斜坡结构。虽然此次研究采用了升级后的技术,但是却没有提供更多跨学科的支持证据。
吉萨金字塔群建于4500年前,其中包括著名的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哈夫拉金字塔和孟卡拉金字塔。研究团队重点考察的哈夫拉金字塔下方,据称存在与热异常相关的构造。对于这一研究发现,埃及考古界保持着沉默的态度,然而在社交平台上却已经掀起了热烈的讨论,甚至还有美国议员转发了相关消息。
目前,该研究团队计划在2025年继续进行相关研究。但科学界普遍认为,只有通过实地勘探,才能真正揭开这个所谓“地下城市系统”的神秘面纱。这场争论不仅仅是关于技术可信度的问题,更触及到了古文明研究的方法论边界。当尖端科技与古老的传说叙事相遇时,严谨的验证始终是不可逾越的基石。
本文围绕2025年3月研究团队宣称在埃及吉萨金字塔群下方发现“地下城市系统”展开,介绍了团队的研究方法与发现推测,也阐述了多方质疑的观点和争议焦点,还提及团队成员背景及各界反应。最后指出唯有实地勘探能揭晓谜底,强调古文明研究需严谨验证。
原创文章,作者:云淡风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3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