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不同年龄段的睡眠危机与解决之道,年龄增长,睡眠质量为何一降再降?

本文聚焦于世界睡眠日,深入探讨了不同年龄段人群面临的睡眠问题。从睡眠问题的现状,到其与年龄增长的关系,再到引发睡眠问题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最后介绍了睡眠监测的方式,为读者全面呈现了睡眠领域的相关情况。

2025年3月21日,这一天是世界睡眠日。当下,睡眠问题已然成为困扰成年人的“健康杀手”。大量研究表明,许多疾病都与睡眠缺乏或睡眠质量低下密切相关。

深度揭秘:不同年龄段的睡眠危机与解决之道,年龄增长,睡眠质量为何一降再降?

很多人从35岁起,就开始逐渐出现“睡眠裂痕”。比如“睡到半夜醒了”“整夜睡眠时断时续”“早上醒得特别早”等情况,他们饱受“碎片化睡眠”的折磨。而对于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来说,这些问题愈发严重。

中国睡眠研究会2025年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有这样一组数据:我国近一半成年人存在睡眠困扰,像夜间易醒、早醒、入睡困难等。其中,女性的睡眠困扰率达到51.1%,男性为45.9%。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困扰率大幅上升,65岁及以上人群的睡眠困扰率最高,高达73.7%。

《美国医学会杂志》曾发表过一项临床研究,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深度睡眠时间会显著减少,逐渐被较浅的睡眠所取代。深度睡眠(即“慢波睡眠”)的比例从青年时期(16 - 25岁)的18.9%,下降到中年时期(36 - 50岁)的3.4%,40岁至50岁时,这种变化更为明显。

与此同时,人的总睡眠时长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该研究显示,从中年时期(36 - 50岁)到老年时期(71 - 83岁),总睡眠时间平均每10年减少27分钟,且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50岁之后。

生理因素是影响“睡不好”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调节能力逐步下降。华西医院去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碎片化睡眠”会引起身体代谢紊乱、大脑认知损伤和全身的炎症反应。

在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肥胖病诊治中心,记者观察到,睡眠质量不佳是大部分就诊的肥胖病或超重患者的共性。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曲伸医生会认真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睡眠情况,在他看来,很多导致肥胖的因素与心理健康相关,而心理状况也会直接影响人的睡眠质量。

南京鼓楼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医师杨海龙表示,一般情况下,患有心理精神障碍的患者,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或被失眠所困扰。

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提出,到今年年底,每个地市都将设置一个心理门诊或睡眠门诊,为精神疾患或者受到心理情绪问题困扰的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亚专科主任医师王勇介绍,睡眠障碍的种类繁多,最常见的是睡眠障碍和睡眠相关呼吸障碍,还包括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障碍、过度嗜睡障碍、异态睡眠、睡眠相关运动障碍等。

王勇说:“总体上,我们的睡眠时长一年比一年短,睡眠质量在下降,身边有睡眠障碍的人越来越多了。老年人大多伴随其他生理性疾病,睡不着、睡不好的比例很高;年轻人更多是生活习惯所致,熬夜、‘舍不得睡’导致睡眠拖延;学生群体由于学业负担较重,普遍睡眠不足。”

王勇认为,不同年龄段所需睡眠时长不同。有的成年人只需要5小时就能精力充沛,但有的人需要8小时。而且与睡眠时间相比,睡眠质量更重要。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失眠,只有针对性地展开治疗,才会有效果。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可穿戴智能监测设备监测睡眠情况。不过专家表示,智能设备仅能作为一种参考。目前最标准的睡眠监测称为“多导睡眠监测”(PSG),与市面上的可穿戴设备依靠监测人们在睡眠中体位的变化以及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指标不同,PSG可以记录脑电、眼电、心电、呼吸气流等多种数据,是国际公认的诊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器质性睡眠障碍的“金标准”。

本文围绕世界睡眠日展开,阐述了睡眠问题已成为困扰成年人的“健康杀手”,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睡眠问题的特点、成因,包括年龄增长带来的生理变化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介绍了相关政策举措和睡眠监测方式,强调了针对性治疗睡眠问题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3267.html

(0)
星河星河
上一篇 2025-03-23
下一篇 2025-03-2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